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由于姜黄素属生物药剂学分类IV(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V,BCS IV)类药物,即水溶性差,透膜性差,并且姜黄素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存在肝脏首过效应,以致姜黄素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极低,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本文旨在根据姜黄素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结合肠淋巴系统药物吸收特点,设计一种口服后趋于肠淋巴系统吸收的姜黄素自乳化给药系统(Self 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通过新的吸收途径提高姜黄素口服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同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提高姜黄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1、姜黄素理化性质研究及SMEDDS制备:(1)采用过饱和溶液离心法测定姜黄素在水、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T)及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中的溶解度;(2)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在体外介质中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了验证;(3)制备不同比例的SMEDDS,并以形成透明微乳为指标,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确定不同辅料的乳化能力,筛选辅料的种类与比例;(4)以含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初步评价姜黄素SMEDDS的稳定性。2、SMEDDS生物利用度研究:(1)实验动物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20 g),口服给药不同制剂,于规定时间通过尾静脉取血,血浆样品经去蛋白、富集等过程处理后,采用LC-MS方法检测;(2)采用DAS3.0,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3、趋于肠淋巴系统吸收途径的研究:(1)采用腹腔注射放线菌酮法建立肠淋巴系统阻塞的大鼠动物模型;对比研究SMEDDS趋于肠淋巴系统吸收的机理。结果(1)溶解度实验的结果显示,姜黄素在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T),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400,PEG400),Cremophor EL和Cremophor RH40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度分别为:5395.29±297.29,65404.77±2482.92,1954.40±75.56,1895.63±35.56μg/m L。(2)HPLC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很高的专属性,专属性实验发现所选用的辅料对于姜黄素的分析不会产生影响。该方法在1.9125~122.4μg/m 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样品回收率在93%以上,能够满足测试的要求。(3)通过伪三元相图发现,MCT为油相,PEG-400为辅助乳化剂,Cremophor RH40为乳化剂时具有最大的乳化能力。MCT:PEG-400:Cremophor RH40=2:2:6(w/w),每1 g SMEDDS含有30 mg的姜黄素时,乳剂的粒径最小,为19.3±2.7 nm,呈单峰,同时乳化剂用量适宜。(4)姜黄素SMEDDS在4℃和25℃的储存条件下14天,样品含量和粒径变化很小,说明姜黄素SMEDDS至少在14天内是稳定的。(5)专属性实验确定了检测方式为多反应检测(MRM),同时确定姜黄素和内标橙皮素保留时间,姜黄素的检测质核比为:m/z 177→m/z 177,橙皮素为m/z 152.9→m/z 152.9,并且血浆杂质不会影响分析。线性范围为8.83-2260 ng/m L,血浆中痕量的姜黄素也可被检测到。回收率和萃取回收率能够满足实验要求。(6)通过单双侧t检验两两比较三种制剂的AUC0-t和Cmax,发现三个样本的数据相互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姜黄素SMEDDS的结果分别为:1280.05 ng/L*h、368.38 ng/L;姜黄素MCT混悬液的结果为934.893 ng/L*h、229.355 ng/L;姜黄素水混悬液的结果为239.235 ng/L*h、102.608 ng/L。(7)腹腔注射放线菌酮3 mg/kg,造成大鼠乳糜微粒阻塞。姜黄素SMEDDS的AUC0-t和Cmax结果为:224.956 ng/L*h、127.568 ng/L;姜黄素MCT混悬液的AUC0-t和Cmax结果为:887.893 ng/L*h、231.353 ng/L。结论(1)乳化剂种类与用量对SMEDDS在水中形成微乳的粒径大小影响较大。制备的SMEDDS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建立的姜黄素血浆浓度LC-MS测定方法重复性、准确性符合要求,检测限为4.41 ng/ml,满足测定需要。(3)姜黄素SMEDDS在正常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MCT混悬液制剂,是后者的2.15倍,SMEDDS能够明显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4)乳糜微粒阻塞模型动物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SMEDDS的主要吸收途径为通过肠淋巴途径转运姜黄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姜黄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