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十分普遍。本文以控制权协议转让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代理理论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规模,分析控股股东的私利获取行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水平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作用。本文以1998年到2007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319起控制权协议转让为样本,度量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规模,分析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发生的利润攫取型关联交易与控制权溢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化,验证本文所测度的控制权溢价是否确实体现了控制权私利的水平,而这些通过关联交易等形式的私利获取行为是否对公司经营效果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研究样本公司产权性质、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外部治理等因素对控制权私利规模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由于一股独大现象的存在而较为严重,我国控制权转让的平均溢价为目标公司净资产规模的12.32%。(2)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绩效的增长并不具有持续性,控股股东私利攫取行为降低了公司绩效,损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3)公司治理制度和法律制度虽然控制了代理问题的扩大,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抑制控制权私利的发生。跨境上市的法律环境约束控制了代理成本,但是其他大股东、董事会监督对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约束并不强。(4)民营企业受到约束较弱,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代理问题,私利水平较高,控制权转移并没有改善其经营业绩。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间控制权私利问题确实存在,以往文献所关注的公司股权结构确实为控制权私利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但是公司治理、产权属性以及法律制度环境对于缓解代理冲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本文从产权制度、治理环境等方面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丰富了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成果。同时,也表明了我国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改进内部治理制度,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约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