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资源驱动、市场驱动之后,己进入形象驱动阶段,恰当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开发的核心与灵魂所在。而现有研究对形象的本原问题及城市这种特殊的旅游综合载体形式缺乏深度理解,同时对城市旅游发展目的与功能存在误读,且对旅游市场及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触觉敏感性。鉴于此,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取了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结构要素,由此依据旅游形象生成流程,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重新解读,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一种人地互动的结果,它反映本真的城市现实景观形象一整合传播的城市旅游媒介形象一公众的城市旅游感知形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其内核在于表达公众对旅游城市从资源具象到整体意象、再到情感归宿的心理感受和情境体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结构三要素—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及主体感知形象的多元优化路径进行专题研究,进而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重庆市旅游形象提升研究的案例,诊断目前重庆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重庆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框架及形象口号备选方案。
  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研究视角的创新:认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本原是要形成一种人格化的占据,并以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为最终归宿。这种人格化的占据过程将经历从资源具象到整体意象、再到情感认同的发展阶段。城市是生动的人的城市,而不是沉默的景点的堆砌,高级发展阶段的城市旅游形象应当是一种凝聚了地方意象并能唤起受众情感认同与心理共鸣的城市精神的外化。
  其二,研究内容的创新:探索性地以情感化的城市意象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从客体景观形象、媒介传播形象、主体感知形象三个层面构建起一个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系统模型,研究形象提升系统的人性化问题。文章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的关键是旅游吸引力的提升,而旅游吸引力的指归应当尊重旅游市场日益成熟化与多元化、旅游产业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的趋势,以意象化的情感认同来拓展形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号召力的市场传播效果。
  其三,研究成果的创新:根据形象本原的情感化归宿的内核,本文提出以“性情重庆”作为重庆旅游形象的核心概念,根据中西方两种语言表达风格,设计出重庆旅游形象口号的两个备选方案。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也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以及促进就业等诸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自我可持续增长率普遍偏低和普遍短寿,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财务战略管理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许多
学位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其对推动许多国家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一度被作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国内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与2006年旅游活动主题分别确定为“华夏城乡游”与“乡村旅游年”,一步步把我国乡村旅游推向高潮。到目前为止,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要经历建设期、繁荣期、衰退期、转型振兴期或消亡期4个过程,资源型城市因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也必然因资源的减少和枯竭而停滞和衰落。同时,20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全面的转型时期,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结构性调整也是大多数的城市所必须面对的现实,由此转型问题成为资源型城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所说的资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