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涌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优秀作家,李洱在其小说创作中对日常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从早期的《导师死了》到《石榴树上结樱桃》,“日常生活”既是贯穿李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李洱反思时代和社会的重要视角,在这一向度之下,李洱通过对驳杂、琐碎且富有启示意义的日常生活情境的呈现,反思了个体的存在状态,传递出了对于意义和价值的追索的精神向度。本论文主要以涉及到日常生活内容的李洱的诸多小说为研究文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个体存在状态的分析,进而探究李洱日常生活书写的意义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界定“日常生活”概念,介绍李洱创作面貌、分析学界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即在“日常生活”视域之内,李洱小说中不同群体的生存面貌共同指向涵盖于群体之上的“人”的存在状态。正文围绕这一思路展开阐述,总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从李洱日常生活书写的表层入手,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典型话语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日常交往关系的梳理、分析,进入到李洱小说中的日常生活世界,指明在驳杂、琐碎的表层掩盖之下,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功利化走向。第二章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态入手,重点分析个体所遭遇的物质、情感以及精神等层面的困境,探讨个体在痛苦、迷茫背后的不自由状态。第三章则从出路的寻求角度入手,通过对个体无处归乡、无可妥协等绝望性处境的研究,揭示李洱在对逃离与和解进行否定的背后,所传递的悖谬式的启示的内涵和对意义与价值的期待,指明这种精神向度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和社会变革积极性所在。结语部分,则归纳了论文的内容,进一步肯定了李洱日常生活书写的价值,并对本论文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总结。论文梳理了李洱小说的日常生活书写形态,考察知识分子在90年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人文困惑与守望,从启蒙理想主义到世俗化的日常生活,存在的焦虑与个体的沉沦与救赎,否定的辩证传递出一代知识分子精神历险的薪火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