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颌后牙在撕裂与咀嚼食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牙体形态和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多变,对上颌后牙牙齿形态学的掌握是根管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并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此外,牙齿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其形态特征蕴藏了重要的遗传信息和种族特征,在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常常被用于人群比较以及不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的分析,在考古学、法医学等领域的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的:(1)探讨贵州地区成人上颌前磨牙和第一、二磨牙的解剖外形、弯曲度及其根管形态特点,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实际操作提供指导。(2)研究上颌后牙的牙齿人类学形态特征:卡氏尖、单根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型上颌第二磨牙的出现特点和规律,并与各地区进行亲缘关系的比较分析,揭示其形态特征的人类学价值。
方法:(1)测量500颗上颌后牙的牙体外部形态指标,对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并对相关显著(P<0.01)的指标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单因素方差分析贵州人群与国内其他地区牙齿形态特征有无差异性,统计根面凹陷出现率。(2)RVG数字成像系统拍摄上颌后牙颊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按照改良Schneider测量方法,使用测量尺软件测量根管弯曲程度,T检验分析两个方向有无差异性;(3)采用透明牙法对上颌后牙进行制作,按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根管形态特点;(4)运用Mirco-CT技术三维模拟重建上颌第一、二磨牙,在Mimics10.01界面下对MB2进行初步定位。并参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其近颊根根管形态,统计MB2出现率,卡方检验透明牙和Mirco-CT技术观察MB2出现率的差异性。(5)按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齿科人类学系统(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ntal Anthropology System简称ASU标准)”,分等级记录卡氏牙齿特征的表达强度和上颌后牙牙根形态分类,MMD系数计算亲缘性系数并用Micro-CT扫描形态具备形态特征的牙齿,观察根管系统变化。
结果:(1)上颌后牙中全长和根长的标准差最大,根长与全长的r值最大:第一、二前磨牙r值分别为0.843和0.838,第一、二磨牙r值分别为0.889和0.652(P<0。01);上颌后牙的冠长和全长,颊舌径和冠长、近远中径之间有着相关性(P<0.01)和回归关系。上颌第一、二磨牙颊面根柱距离分别为3.78±1.18mm、3.66±0.94mm,其根面凹陷发生率分别为93.88%和70.59%。贵州地区与其他地区上颌后牙解剖形态测量的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上颌后牙近远中向弯曲根管检出率为第一前磨牙B:69.91%、P:67.26%;第二前磨牙B:78.72%、P:63.64%;第一磨牙MB:96.92%、MB2:100%、DB:93.75%、P:67.69%;第二磨牙MB:95.12%、MB2:100%、DB:97.56%、P:46.34%。上颌后牙颊舌向弯曲根管出现率为第一前磨牙B:67.26%、P:72.57%;第二前磨牙B:80.85%、P:90.91%;第一磨牙MB:92.31%、MB2:95.24%、DB:79.69%、P:89.23%;第二磨牙MB:82.93%、MB2:100%、DB:70.73%、P:60.98%。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第二前磨牙B和P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弯曲度经T检验无明显区别(P>0.05);上颌第一前磨牙P和第一磨牙DB颊舌向弯曲度明显大于近远中向弯曲度(P<0.05);第一磨牙MB、MB2、P和第二磨牙各根近远中向的弯曲度大于颊舌向(P<0.05)。(3)透明牙观察上颌第一前磨牙检出Ⅰ-Ⅶ型共七种分型,以Ⅳ型最为多见占44%,Ⅱ型其次占26%,Ⅰ型占12%。上颌第二前磨牙有Ⅰ、Ⅱ、Ⅳ、Ⅴ、Ⅵ五种类型,Ⅰ型最多占44%,Ⅱ型占28%位于第二。上颌磨牙的主根管(近颊根管)中第一磨牙有Ⅰ-Ⅵ六种分型:Ⅳ型占32%,Ⅰ型和Ⅴ型分别占28%、14%。上颌第二磨牙有Ⅰ-Ⅵ和Ⅷ七种类型:Ⅰ型占48%,Ⅳ型、Ⅱ型分别占18%和10%。(4)MB2大多位于MB根管口舌侧、MB-P根管口连线的近中,距离MB-P的长度约为0.6mm,MB距离MB2约1-1.5mm,MB-P与MB-MB2连线的夹角约为23-25°。Micro-CT观察上颌第一、二磨牙近颊根MB2出现率:上颌第一、二磨牙分别为50%、30.43%,透明牙和Mirco-CT技术观察MB2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卡氏牙齿特征在上颌第一、二恒磨牙的出现率分别为31.3%及27.35%(ASU1~7),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尖表达强度等级越高,其出现率越低。MCT观察具有ASU8个分级的卡式尖对应部位的髓腔形态,在0~5级髓角无表达,6~7级有明显髓角出现。单根型第一前磨牙和三根型第二磨牙发生率为75%和55.77%。此3项牙齿形态特征的MMD值与亚洲东北部人群接近。
结论:贵州地区恒上颌后牙(除上颌第三磨牙)牙体外形结构和根管系统形态较复杂。解剖形态指标中变异程度最大的为全长和根长,在临床上可运用牙冠的长度对牙体全长进行评估,或参照颊舌径来评估冠长和近远中径。上颌后牙大部分根管在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的弯曲度有明显不同,中重度弯曲度比率均较高且还存在多个弯曲的可能性。贵州地区上颌第一、二磨牙。MB2的发现率较高。上颌后牙的根管类型复杂多变,检出类型多,发现了个别特殊形态根管。掌握牙体解剖形态、根管弯曲情况以及根管系统形态等数据对于上颌后牙的根管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贵州地区与亚洲东北部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符合Sinodonty型牙齿特征,首次补充了贵州地区牙齿形态特征的人类学分类。对于Turner提出的华南地区是Sinodonty和Sundadonty分界线的观点在本研究中还无法得到肯定。证实了贵州地区上颌后牙的牙齿人类学特征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异,为研究亚洲人群人类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为法医人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