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术前3.0T磁共振神经血管成像序列,分别对脑干、面神经及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pHFS患者的症状组面神经根部与相关血管形态学上的结果,与非症状组及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基于3D-TOF和3D-FIESTA的3D重建和VR模拟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一名熟练的神经放射科医生(审查员1)和一名熟练的神经外科医生(审核员2)采用盲法分析,分别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和后期处理。术前进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及三维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3D-FIESTA)序列扫描,然后进行3D重建,虚拟现实(VR)模拟分析和比较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根部与周围血管间的关系,对于诊断患者症状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根REZ区尤其重要。统计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颅内脑池段与周围血管接触或神经受压、变形的阳性和阴性数量。辨明并记录相关血管来源。同时,120例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将术前三维图像和原始图像诊断结果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神经受压情况及相关血管来源。结果120例pHFS患者术前行MRI 3D FIESTA和3D-TOF MRA序列检查,经三维重建和VR模拟显示血管与神经接触、受压或变形症状侧阳性率为95.1%,非症状侧阳性率为17.8%,经Pearson卡方检验:X~2=217.16,P=0.000(双侧)<0.05,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20例病人所行122次微血管减压术,3例术前判断为面神经根部无血管压迫,术中亦证实未见明显血管压迫;2例术前判断面神经根部无血管压迫,而术中证实为多支静脉血管位于神经根部;1例术前判断为面神经根部无血管压迫,而术中证实为来源于小脑后下动脉的细小动脉分支血管;1例术前判断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而术中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起源的血管分支。术前三维重建与术中结果对比可知,术前三维重建灵敏度为97.4%(113/116),特异度为100%(3/3),假阳性率为0%(0/1),假阴性率为2.6%(3/116),阳性预测值为100%(113/113),阴性预测值为50%(3/6)Kappa值为0.655(95%CI为0.292~1.02),约登指数=0.97。结论基于3.0T磁共振高分辨率FIESTA序列和3D-TOF MRA序列重建出来的3D多模态图像对于诊断面肌痉挛的神经血管压迫以及压迫程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价值,这种术前VR图像的模拟和术中所见一致,有助于外科医生术前决策和制定手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