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山南岳汉语方言大致可以根据南岳衡山这座大山作为自然界线,分为前山话和后山话两种系统特点完全不同的方言。我们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对350个村进行高密度的空间调查和研究,画成方言90幅地图,研究不同方言的分布、分界、过渡、相互接触,以及它们跟周围方言的关系,它们在湘语中的地位等。 研究表明,从古代全浊声母今天读塞、塞擦声母都不送气的情况来看,后山话与周围的衡阳、湘潭、长沙等方言一致,具有湘语的一般特点。由于不送气同时伴随浊音,所以在从清人合流到阳平的结果中构成清浊对立,跟临近属于清浊对立湘语类型的双峰方言一致。前山话这种送气情况跟湖南官话比较一致,成为湘语区域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从声调的类型和入声的归属和调值来看,前山话比较接近长沙、湘潭方言;后山话比较接近双峰方言。从阴平、阴去声调的调值特征来看,前山话仍然比较接近长沙、湘潭方言;后山话却比较接近衡阳方言。 从古代[知章见]组声母现在多读塞音的特征来看,前山话和后山话有共同特点,而且跟双峰、宁乡等方言一致。从后山话塞擦声母分舌尖前和舌尖后而前山话不分的特征来看,后山话跟双峰、湘潭方言一致,前山话跟长沙、衡阳话一致。 从古代咸、山摄开三、四等韵母现在多读鼻化[i]的特征来看,前山话和后山话有共同特点,而且跟双峰方言一致。 从“跑”这个词的情况来看,前山话叫“打飞脚”,跟双峰、长沙等方言一致;后山话叫“蓬”或者“打蓬咕子”,跟周围方言都不一样,也不像新化、邵阳等方言叫“走”。但是,前山话又用“蓬”表示牛“饱”,出现与后山话的深层关系。 前山话和后山话之间以及它们各自的内部有逐渐变化也有突然变化,有相对稳定的大区域,也有多变化的区域。南岳衡山作为天然屏障是它东南边的前山话和西北边的后山话的自然界线。在它们之间的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一个过渡区域,说后山话做主体的混合方言“夹山腔”。南岳衡山作为著名的山,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在这种交通方便,对外交际频繁的情况下,分布在湘江两边的前山话成为在古代全浊声母现代特征上与周围的湘语很不一样的方言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