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高填方减载明洞工程的应用日益普遍。然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地形地貌,导致该地区地震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对高填方减载明洞工程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震作用下高填减载明洞周围的土压力以及回填土中土拱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高填减载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地震作用下高填减载明洞周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高填方减载明洞工程的应用日益普遍。然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地形地貌,导致该地区地震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对高填方减载明洞工程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地震作用下高填减载明洞周围的土压力以及回填土中土拱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高填减载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地震作用下高填减载明洞周围土压力以及回填土中土拱形态的变化。通过模拟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地震作用下,明洞顶距明洞中央较近范围内竖向动土压力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距明洞中央较远范围内竖向动土压力变化趋势完全相反,明洞两侧水平动土压力时程曲线变化趋势呈“此消彼长”。(2)地震作用下,当明洞周围动土压力达到峰值时,明洞顶平均竖向动土压力是平均竖向静土压力184.00 k Pa的1.22倍,明洞侧面平均水平动土压力是平均水平静土压力82.66 k Pa的2.88倍。另外,地震过程中,静载时基于EPS板减载产生的土拱效应始终存在。(3)静载作用下,明洞顶铺设EPS板可以在填土中激发土拱效应,将明洞顶的荷载转移到明洞两侧,地震作用下,土拱效应会受到扰动,明洞周围的土压力会产生重分布。(4)静载作用下,土拱形态呈左右对称分布,土拱顶部较为平缓,土拱底部上凸明显;地震作用下,土拱形态不再对称,开始向左侧倾斜,土拱顶部降低,土拱底部升高,土拱厚度减小。(2)选取Kobe、Taft和EL-Centro三种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研究了地震波频谱特征对高填减载明洞动力响应的研究,将Kobe波的峰值加速度调整为0.1g~0.6g研究了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对高填减载明洞动力响应的研究。研究后所得结论如下:(1)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明洞周围土压力均有所增加,Kobe波、Taft波和EL-Centro波作用下,平均竖向动土压力分别增加为平均静载竖向土压力的1.23倍、1.18倍和1.14倍,平均水平动土压力分别增加为平均水平静土压力的2.80倍、1.54倍和2.17倍,Kobe波作用下明洞周围土压力增加最多。(2)不同峰值加速度下,明洞周围的土压力随着峰值加速得增加而增大,当峰值加速度为0.6g时,明洞顶平均竖向动土压力是平均竖向静土压力的1.43倍,明洞侧面平均水平动土压力是平均水平静土压力的4.78倍。(3)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土拱顶部降低,底部升高,土拱形态不再对称,Kobe波作用下土拱形态各关键参数变化最大,其中,H1增加了5.04%,H2、H3和H4分别减少了21.44%、10.57%和11.43%。(4)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大,土拱逐渐向左侧倾斜,土拱顶部高度降低,底部高度上升,当峰值加速度从0.1g增加到0.6g时,土拱形态关键参数H1增加了7.62%,H2、H3和H4分别降低了26.41%、5.30%和7.05%。(5)Kobe、Taft和EL-Centro三种地震波的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平均竖向动土压力和平均水平动土压力均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Kobe波作用下平均竖向动土压力和平均水平动土压力变化最大,峰值加速度为0.6g时,Kobe波的平均竖向动土压力是平均竖向静土压力的1.43倍,平均水平动土压力是平均水平静土压力的4.78倍。
其他文献
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冻土不仅受气候、水文、植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多年冻土特征和活动层厚度及其冻融循环过程的变化也对地气交换、水文循环、生物化学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等都有着显著影响。马衔山多年冻土位于中纬度高山地区,因其面积小(<0.2 km~2)、厚度薄(<30 m)、温度高(>0.02℃)的特点,对周围气候变化异常敏感,被认为是监测和预报多年冻土区环境变化的理想场所。因缺乏长期
近年来,近断层地震动因其能量高、持时长和对工程结构影响剧烈而受到结构设计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交通干线的纵横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桥梁被修建在活动断层附近,其中矮塔斜拉桥因其“塔矮、梁刚、索集中”的特点在交通领域应用广泛。如何保障此类桥梁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结构动力优化设计被视为是解决复杂动力设计问题的全新方法。针对传统结构动力
风能资源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各类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风机叶片的转动会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强风机尾流区的湍流,从而改变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当这些变化在空间上足够大时,可能会对局地乃至区域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随着未来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深入认识风力发电对气候及其生态环
黄河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化等事件的联系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前期研究主要围绕黄河中上游河流阶地、中上游地质构造、中上游或边缘海晚新生界沉积序列的物源变化证据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但对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仍存在巨大认识分歧,存在晚中新世-早上新世、~5 Ma、~1.5-1.6 Ma、~1.3-1.4 Ma、不晚于~1.2 Ma、~1.0 Ma、不晚于~0.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地区之一,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探究该地区气候变化历史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区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争议,且记录主要集中于新疆及其邻近地区,蒙古西北部年代可靠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较少。论文选择位于蒙古西北部的高山湖泊Tolbo湖,钻取沉积物岩芯(TB19-A和TB19-B),测定
箱形梁因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和桥面的变宽,偏载所引起的约束扭转效应对箱梁截面应力的影响愈发显著,充分考虑约束扭转效应的影响是保证桥梁安全性的重要前提。在桥梁设计中常以1.15的经验系数来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而大量文献表明,对正应力和剪应力均采用同一个系数并不合理,应采用两个不同的系数,但对系数的具体取值目前尚未达成一致,因此对于具体的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的约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巨大的高度和面积效应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处于重要和关键的地位。高原内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粉尘源区。位于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雅江)是风成沉积物的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发育着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藏着有关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受地理环境、物质来源及区域气候等影响,不同区域风成沉积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异,这限制了我们对该流域风成
采用管棚预先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支护时,对管棚受力变形和预支护效果的精确预测是保证管棚结构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然而相比于其广泛的应用,管棚预支护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还远远无法达到定量指导管棚设计与施工的水平。为了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中管棚预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以及预支护效果进行定量化描述,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推导的方式对管棚进行解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既有的管棚弹性地基梁分析模型基础
在“一带一路”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西北地区修建了大量的输电铁塔、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桥梁和风力发电塔等,而钢结构的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问题历来是钢结构行业的重点研究对象。在西北地区以风沙粒子的冲击、磨损为代表的物理腐蚀对钢结构建筑物带来了严重的灾害,极大地增加了后期管理维护的成本。因此研究风沙冲蚀作用下钢结构涂层的力学性能,对钢结构涂层的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西北地区的风沙环境特征为背景,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箱梁具有自重轻、性能好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以推广应用。但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挠度变大、应力重分布等问题突出显现,同时,箱梁研究中的剪力滞效应也不容忽视。本文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分别推导钢桁腹-混凝土组合简支箱梁和连续箱梁的截面应力和剪力滞系数的理论公式,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组合箱梁在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情况下剪力滞效应的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