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抗氧化和改善脂类代谢等多种功能。本课题以绞股蓝为研究对象,对药材中的成分进行靶向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期发现新的成分,进一步丰富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构建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氧化损伤模型,初步评价新皂苷成分的神经保护活性;采用LC-MS建立绞股蓝药材的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色谱峰,并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式识别方法判别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方法1.以“文献比对、LC-MS”相结合的模式靶向分离绞股蓝药材中同分异构体,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中压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及分析型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绞股蓝药材中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UV、MS、NMR及CD等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2.MTT法探究新皂苷成分对人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肝癌HepG2细胞和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抑制作用,构建H2O2诱导的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氧化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新皂苷成分进行修复,探究新皂苷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3.采用 Inertsil ODS-SP(4.6×250 mm,5 μm)C18 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对广西、福建、陕西的21批绞股蓝药材进行分析。结果1.从陕西平利产绞股蓝原药材中共分离获得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10),其中化合物1-5为新皂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gypenoside S1(1)、gypenoside S3(2)、gypenoside S2(3)、gypenoside S4(4)及gypenoside S5(5)。化合物6-10分别被鉴定为绞股蓝皂苷XLIX(6)、绞股蓝皂苷VN2(7)、商陆素(8)、喙果黄素(9)及商陆苷(10)。其中化合物2、3和7为同分异构体。2.新皂苷成分对A549细胞、HepG2细胞和SH-SY5Y细胞具有很低的细胞毒性,在100 μM浓度时的抑制率均低于10%。新皂苷成分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细胞修复作用,在250μM浓度被H2O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为65.3%,新皂苷处理组使存活率提高2.5-19.7%,且具有浓度依赖性。3.以广西、福建、陕西产绞股蓝为研究对象,建立绞股蓝皂苷的LC-MS指纹图谱,标定出9个共有峰与10个特征峰,并根据质谱信息及文献对照对其中16个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通过共有峰与特征峰能够充分区分不同产地绞股蓝药材。结论本课题从绞股蓝原药材中靶向分离获得1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皂苷成分。探究发现新皂苷类成分具有很低的细胞毒性,但其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这为临床神经保护候选药提供了理论支持。液质联用-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绞股蓝的快速鉴别,也可对感兴趣的化合物进行靶向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