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苗泉村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乡村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进一步聚焦三农问题,旨在促进乡村保持快速发展。党和国家为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这一举措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关于乡村旅游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各地政府顺势而上,将丰富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相结合,促使乡村旅游业飞速发展,也逐渐把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成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宣传方式。已有不少乡村利用自身资源打造出乡村旅游品牌,但各品牌间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缺乏自身文化特色和建设旅游品牌形象的意识,难以建立消费者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忠诚度。
  本文以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完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设计,发掘乡村传统地方文化,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品牌知名度,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增加村民的收入,进而使得乡村经济得到发展,为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前期调研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和案例的分析提出品牌定位,再到品牌形象设计的执行,着重研究品牌形象设计元素的挖掘、提取与转换,再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延展、传播与维护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提供设计策略,希望能对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最后,结合苗泉村当前的现状进行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定位、设计、整合传播,完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步骤、原则以及进行后期实践,以设计实践进一步验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可行性,并就乡村旅游品牌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霸权男性气质理论”和现今中国社会性别认知的现状,以被强大的异性恋文化霸权统治的男同性恋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和软件抓包在男同性恋的在线社交平台“blued”“百度贴吧”中获取头像等社交资料以及在线发言,采用内容分析和词频分析描述男同性恋群体在线形象呈现中的性别气质,并辅以深度访谈和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索霸权男性气质在男同性恋内部的实践形态。  
学位
具象写实绘画的艺术作品在绘画发展史上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与接受群体,其形式基本上是以架上绘画的形式出现在观众视野中,所以在绘画理论研究与创作探索中,通常是作为一种视觉空间艺术来认识和理解的。例如,当我们评论一幅画作时,最先考虑到的是画面的结构形式以及造型、线条、色彩等二维平面空间中的因素,而涉及到绘画这一空间形态的时间性问题谈论的相对较少。本论文主要以维米尔绘画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绘画中时间性的问
学位
[db:内容简介]
学位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0.28-1992.4.28),出生于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与他的远亲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同名,而到他这一代则成了不列颠群岛的没落贵族。而作为二十世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画家,培根的绘画与他的人生境遇息息相关。他出生在充满男性阳刚气质的军人家庭,家教严苛淡漠,其次他的同性恋性取向与家人的期望格格不入,让其早年性格内向,极其敏感,这些早年生活的方方
学位
艺术语言风格系统化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衡量其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尺,在人类社会对个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包容的大背景之下艺术家的风格个性化变得十分重要。艺术风格的出现、发展、转变、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的过程,通常形成一种艺术风格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一方面,清晰的艺术风格需要建立在纯熟的掌握和运用不同创作技法的基础之上,以防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发生掣肘的情况;另一方面,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内涵、地理肌理等
学位
“形”与“意”在国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对中国花鸟画中“形”与“意”的深入分析从而使概念更加的具体化,通过对李际科学艺历程、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思想的研究,对花鸟画中得“意”忘“形”与得“意”重“形”两种不同的意形观进行解读,进一步对优秀艺术家所具备崇高的精神品质及艺术修养进行探讨,望能对当下花鸟画艺术的传习者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五个章节,以李际科为例对中国花鸟画中的“形”与“意
学位
民营美术馆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机构介入到生活中,就必然会和周围社区的公民发生关系。官方美术馆由于诸多原因,它的管理模式很难进入到“社区”,而新生的民营美术馆却焕发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介入“社区”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公民在媒介交流上更加自由和开放,以一种主人翁的形象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其民主性进一步增强。在介入过程中,情景主义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透视法作为欧洲传统视觉艺术的核心基础,其运用推动了西方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世纪时期透视空间的平面化趋势,是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精确的、经验化的三维空间向系统的三维透视空间转变的必备阶段。文章运用符号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这一时期画面空间构建机制发展的梳理,对透视法背后的象征意义--西方文化的特点,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  中世纪时期,透视法发展历程引发了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
学位
宋代格物论是宋儒为了捍卫儒学主流学派地位,由《大学》中发展出的修身学说。格物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哲学思想由抽象的天人关系转换为具体的人伦观念,对宋代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加之宋儒提倡用格物论来实现修身养性的目地,使得宋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格物论的影响,作为受思想影响的绘画实践也与格物论产生了联系。另外宋代推崇的文治政策与其他复杂的原因,使得宋代形成了有利于艺术发展的社会氛围,知识分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