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系掺杂氟化物发光材料的合成、多色发光及能量传递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氟化物具有声子能量低、发光效率高、荧光寿命长、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的性质,使其在全色域显示、LED照明、光电转换、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氟化物NaGdF4、BaGdF5和NaBiF4为基质材料,掺杂了多种稀土离子(Yb3+、Er3+、Eu3+、Dy3+、Tb3+、Sm3+),实现了多色可调发光,并对晶体合成、能量传递和磁学性能进行了讨论。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L-精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β-NaGdF4:Yb3+/Er3+/Eu3+荧光粉。水热体系中加入L-精氨酸使NaGdF4晶体呈现棒状结构。在不同波长光激发下,样品具有上、下转换双模式发光特性。在274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光由黄绿光变为橙色光。在377 nm波长光激发下,样品发出不同色调的黄光发射。在980 nm波长红外光激发下,NaGdF4:Yb3+,Er3+,Eu3+样品产生黄绿光发射。同时观察到了NaGdF4:Yb3+/Er3+/Eu3+荧光粉中存在着Gd3+到Er3+、Gd3+到Eu3+和Er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室温下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顺磁性质。2、利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BaGdF5:Dy3+,Eu3+纳米荧光粉。荧光测试显示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BaGdF5:Dy3+荧光粉表现出蓝光发射,BaGdF5:Eu3+荧光粉为橙红光发射。通过改变掺杂离子浓度,BaGdF5:Dy3+,Eu3+荧光粉可实现白光发射,能量传递研究表明Dy3+和Eu3+之间能量传递机制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所制备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顺磁性质。3、通过沉淀法在室温下快速合成了NaBiF4:Tb3+,Sm3+荧光粉。所合成的样品为六方相NaBiF4晶体,较高的Tb3+离子掺杂浓度没有改变NaBiF4的晶体结构。在NaBiF4:Tb3+,Sm3+荧光粉中存在Bi3+离子到Tb3+离子和Tb3+离子到Sm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其中,Tb3+离子到Sm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制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在352 nm紫外光激发下,NaBiF4:Tb3+,Sm3+样品呈现出较强的白光发射。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动机效率高、功率因数高、控制系统简单、动态响应快、易于实现高速运行、绕组散热容易,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主推的一类节能电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
以鲁单981(大粒型)、泉星2101(小粒型)两个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玉米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玉米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比较收益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
以携带pCAMBIA1301(含GUS基因)质粒的EHA105菌株侵染玉米优良自交系齐319的幼胚,培养3 d后,借助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转化的部分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变步长随机共振算法有效解决了绝热近似大参数条件下的弱信号检测问题.基于信号近似熵测度的自适应随机共振,实现了变步长随机共振最优输出的自适应求解.周期信号的近似熵不
<正> 2004年9月,SMC(中国)有限公司迎来了10周年社庆,我刊记者借此机会对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彤先生进行了专访。站在宽大洁净的厂房前,想想这个企业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不
研究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播种前后,免耕较常规垄作可增加30%~78%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耕层土壤温度,增加表层0~20 cm
<正>[概括提要]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由于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空前频繁,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西
长城皮卡正式成为独立品类品牌,向年销量20万的记录发出挑战,同时提出成为世界前三皮卡品牌的愿景。
期刊
城市景观是由历史片段以时间为线索、空间为联系拼贴而成,以记忆的形式展现,定格为特定的景象而客观存在着。记忆作为一种宝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其价值意义在于:它本身是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