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地球各大圈层人类进行开发与物质生产活动重要的空间,充分认识耕地利用系统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协调和推动区域耕地利用系统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分别确定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法获取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及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的特征,诊断分析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障碍因素并预测未来趋势,测度其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
(1)2003-2018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整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2003-2018年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0.3589和0.6781。
楚雄州下辖各县之间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年际变异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楚雄州下辖各县之间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区域差异呈下降趋势。
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高—高水平区聚集由2006年的以双柏县为中心向楚雄州北部的武定县、大姚县转移,低—低水平区聚集向南转移。
响应层(单位耕地财政支出、环保支出比、农业支出比、农业收入占比、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层。
预测2021-2025年间,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呈继续上升趋势,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由不健康升级为健康。
(2)2003-2018年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
楚雄州下辖各县(市)之间城镇化水平年际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楚雄州各县之间区域差异呈收敛状态。
楚雄州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高—高水平聚集区位于以楚雄市为中心的南部地区,低—低水平聚集区位于北部地区。
社会城镇化要素(科学技术投入占比、教育支出占比、文化体育投入占比、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占比、城镇居民低保人数)为影响楚雄州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层。
预测2021-2025年间,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继续上升趋势。
(3)2003-2018年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度与协调度分别处于“颉颃”与“失调”状态,说明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没有达到协调发展。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提高并没有很好地推动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耕地利用系统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供。楚雄州各县(市)的经济城镇化以及社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再是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整体偏低,导致了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协调一致发展。
针对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今后楚雄州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3)利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优势,科学利用耕地,加快生态农业建设;(4)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来提升耕地生产能力。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分别确定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法获取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及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的特征,诊断分析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障碍因素并预测未来趋势,测度其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
(1)2003-2018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整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2003-2018年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0.3589和0.6781。
楚雄州下辖各县之间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年际变异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楚雄州下辖各县之间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区域差异呈下降趋势。
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高—高水平区聚集由2006年的以双柏县为中心向楚雄州北部的武定县、大姚县转移,低—低水平区聚集向南转移。
响应层(单位耕地财政支出、环保支出比、农业支出比、农业收入占比、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层。
预测2021-2025年间,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呈继续上升趋势,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由不健康升级为健康。
(2)2003-2018年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
楚雄州下辖各县(市)之间城镇化水平年际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楚雄州各县之间区域差异呈收敛状态。
楚雄州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高—高水平聚集区位于以楚雄市为中心的南部地区,低—低水平聚集区位于北部地区。
社会城镇化要素(科学技术投入占比、教育支出占比、文化体育投入占比、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占比、城镇居民低保人数)为影响楚雄州城镇化的主要障碍层。
预测2021-2025年间,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继续上升趋势。
(3)2003-2018年间,楚雄州及其下辖各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度与协调度分别处于“颉颃”与“失调”状态,说明楚雄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没有达到协调发展。楚雄州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提高并没有很好地推动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耕地利用系统正常运转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供。楚雄州各县(市)的经济城镇化以及社会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再是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整体偏低,导致了耕地利用系统健康与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协调一致发展。
针对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今后楚雄州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保护现有耕地资源,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3)利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优势,科学利用耕地,加快生态农业建设;(4)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来提升耕地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