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多中心化发展是区域发展高级阶段的特征,已成为发育成熟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多中心区别于均质发展、均匀发展,具有动态性,综合判断分析多中心发展状态、评估、形成机制,有益于多中心协调发展。本文以山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多中心发展模式为研究主体,描述山东省区域空间发展状态、趋势。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代表城市群,拥有其独特的区位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传统的济南-青岛双中心空间结构理论己逐渐难以概括省内空间格局。淄博、烟台、东营等城市发展迅速,多中心发展趋势明显。研究山东省多中心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将对省域空间体系组建提供较好的参考资料,并对多中心理论予以实例补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县域为单元,论证山东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性,对县域间的碎化程度、均匀程度予以定量分析;标准化不同类型的指标,对于县域单元自身综合发展水平、对外联系功能建立了评价体系;不仅单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同时考察空间布局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分布特征予以总结。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对当前区域空间发展的背景进行详尽阐述,探究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实践的研究意义,并提出自身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介绍文章研究的思路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对全文通篇结构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通过搜集多中心空间结构论述的相关材料和文章,对国内外多中心先进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对山东省空间结构历史进行回顾,对于前人研究予以总结,指出文章中予以补充的研究视角。第三部分:以县域单元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山东省人口、经济总量指标、人均地均等指标、发展速度等,利用GIS、GEODA等软件将单纯的统计分析落实到空间分析。引入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相关研究模型对山东省整体的数据分布特征进行总结,结合ROXY指数模型的计算,体现山东省多中心演化趋势;并与相邻省份江苏省比较,得山东省空间发展更为均质化的结论。第四部分:从县域单元综合竞争力、外向功能的角度证实山东省存在多个中心,引入熵值法、城市流强度模型,将各类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综合评价各个县域单元。在此基础上,利用GIS、GEODA等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炼高-高、低-低及高-低、低-高等各类集聚的分布特点,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第五部分:总结自然要素、历史发展基础、投资导向、空间相互作用、人口增长与迁移、交通因素、行政区经济等因素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直接、间接影响。第六部分:基于上述分析与城市中心性分析结论,划分山东省不同等级的城市组团、中心城市,并对山东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的构建、产业类型、投资取向的引导提出相关建议。最后对文章山东省多中心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为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理论体系完善提供一手资料;为促进山东省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