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1对耐药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难题,菌株自身特点、抗生素的应用等诸多因素都可影响其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但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病原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性。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问题更加严峻,同时动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也越发严重。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耐药大肠埃希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通常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耐药性较高,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较敏感。但临床实践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阳性率可超过10%,为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导致感染相关的死亡率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分子机制参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相关机制研究十分必要。
  目的
  1.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和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敏感大肠埃希菌之间的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以揭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表达谱和代谢趋势的变化,为在蛋白质和代谢物水平上对该细菌耐药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两组之间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找到与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显著相关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筛选相关的重要基因奠定基础。
  3.找到与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显著相关的重要基因。
  4.通过基因敲除、构建过表达质粒等及技术处理实验菌株,并检测实验菌株处理前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量的变化,以揭示差异基因对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影响,为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治疗及抗生素的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方法
  1.我们利用蛋白组学方法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敏感大肠埃希菌的差异表达蛋白。选取10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10例敏感大肠埃希菌,细菌培养后,每份样本各取等量,10例敏感对照组混为一份,定为A组,10例产酶实验组混为一份,定为B组,每组充分混匀后,各均分成三份。通过串联质量标签蛋白组学方法筛选两组之间的差异蛋白谱,并对结果进行基础数据处理、层次聚类分析、KEGGPathway分析、差异蛋白网络构建分析。
  2.利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敏感大肠埃希菌的差异代谢物。选取10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10例敏感大肠埃希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主要成份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置换检验、差异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与相关代谢途径归因分析。
  3.对实验两组之间的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的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代谢蛋白和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再通过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通路分析,构建差异蛋白和代谢物的相关性网络,通过富集分析得到与耐药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显著相关的通路。
  4.采用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对显著富集的嘌呤代谢通路中的2-脱氧腺苷一水合物、2,6-二羟基嘌呤和黄嘌呤进行进一步的定量验证分析。同时综合考虑MS2评分、p值、VIP和代谢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因素,结合靶标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非靶标代谢组学数据结果,根据两者的吻合情况,评估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5.对实验菌株进行全基因框架测序,并结合关联分析结果中显著富集的通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丙酮酸代谢通路中的GLO1基因高表达,构建GOL1基因敲除和过表达菌株,并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量变化。
  结果
  1.串联质量标签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有155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通过功能富集性分析发现差异蛋白功能显著富集在53个GO项(p<0.05),其中29项与生物学过程相关,7项与细胞成份相关,10项与分子功能相关。
  2.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共筛查出差异代谢物1165个,其中上调差异代谢物350个,下调代谢物815个。基于差异代谢物的途径分析显示了两组之间的82种不同的代谢途径。正离子模式下显著差异代谢通路为嘌呤代谢通路、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通路、维生素B6通路、链霉素生物合成通路等,负离子模式下的显著差异代谢通路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通路、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嘧啶代谢通路、甘油磷脂通路、甘油脂通路等。
  3.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18条通路与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显著相关,关联分析得到的差异通路有嘌呤代谢通路、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烟酸盐与烟酰胺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泛酸盐和CoA生物合成通路、嘧啶代谢通路等。
  4.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多反应监测质谱方法验证嘌呤代谢途径中的三种代谢物的含量,即对2-脱氧腺苷一水合物、2,6-二羟基嘌呤和黄嘌呤进行进一步的定量验证分析,MRM分析结果与非靶标代谢组学数据结果吻合性良好,说明本研究非靶标代谢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5.综合分析全基因组框架分析结果和上述18差异通路,筛选出差异基因,这些基因包括add、punA、guaD、apaH、adk、prdA、speG、Acedeacetylase、PRODH、codA、hchA、frdA、GLO1、ppnK、ilvE、pandecarboxylase、VNN、tdk、deoA、tmk,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上述候选基因mRNA在标准菌ATCC25922、对照组敏感大肠埃希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这些mRNA在标准菌ATCC25922和对照菌表达基本无差异,speG、acetylputrescinedeacetylase、GLO1及pantothenoylcysteinedecarboxylase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他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
  6.构建GLO1过表达及敲除菌种,并通过Elisa验证了GLO1基因表达情况对β内酰胺酶亚型产量的影响,共分析了10个亚型,包括β-内酰胺酶BES型、CTX-M1型、CTX-M2型、OXA1型、OXA2型、OXA10型、PER型、SHV型、TEM型及VEB型。结果显示,GLO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只对PER型β-内酰胺酶有影响,而对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酶无显著影响。标准菌ATCC25922、对照菌大肠埃希菌中GLO1过表达后其PER型β-内酰胺酶表达显著增加,GLO1敲除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PER型β-内酰胺酶显著降低,这种降低可被转入GLO1过表达质粒后逆转。这些结果表明GLO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大肠埃希菌中PER型β-内酰胺酶表达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1.实验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蛋白质谱显著改变,总体呈现下调趋势,且差异蛋白参与到与生物学过程、细胞成份及分子功能相关的各个方面。
  2.实验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与对照组敏感大肠埃希菌相比,代谢物以下调为主。
  3.GLO1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显著相关,其对耐药性的作用是通过增加PER型β-内酰胺酶产量介导的。
其他文献
生物玻璃是一种无机生物材料,不仅对骨和牙齿等硬组织具有良好的活性,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其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分化以及刺激血管生成的活性,也有益于软组织的修复。研究者已经尝试将生物玻璃应用于皮肤、血管、神经、肠、胃等的修复当中。但是,在硬组织修复当中常用的块状、粉状等形式的生物玻璃材料不适于软组织修复,可能会面临固定困难、塑型困难、碱性过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将生物玻璃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复合
学位
目的:以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EC9706为研究对象,评价了2-吡啶环己酮的体外、体内抗食管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MTT方法对前期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进行了抗食管癌活性的筛选。(2)采用形态学分析、DAPI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吡啶环己酮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吡啶环己酮对食管癌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4)Western blot分析了2-吡
学位
Galaxamide是本课题组从海藻中分离得到的新型环五肽,初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及其类似物对Hep G2、MCF-7和MDA-MB-231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本文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五肽Galaxamide,通过结构修饰,研究了Galaxamide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合成、抗肿瘤活性和相关构效关系。本文首先从探讨类似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出发,考虑分子结构、立体构型和分子构象等因素,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旨在评估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并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其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261例和西医队列260例,对两队列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抗-HBs阳转率
学位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发病机制研究大多集中在Mtb与肺泡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表明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同样是Mtb的靶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肺泡上皮细胞与结
学位
选题背景砷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物,在水体中主要以毒性较强的无机三价砷i As(III)的形态存在,饮用水砷污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水源性砷暴露会增加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剂量慢性砷暴露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但确切机制仍有待阐明。已有研究报道砷暴露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活化钙蛋白酶(calpain,CAPN),据此提出砷暴露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活化钙蛋白酶的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
学位
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迄今为止,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应用,纳米载体为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是肿瘤治疗的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基于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机体毒性、可控的粒径和孔径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骨架结构和表面大量的硅羟基等优点,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而被广泛关注。在本课
学位
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人类致死病因。然而,大多数常规化学治疗仍然存在严重的副作用。近几十年来,工程纳米治疗剂的开发和应用在癌症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材料科学的深入了解,能够响应各种内、外部刺激源,按需释放有效载荷的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成为新一代纳米药物运输体系的新工程策略。基于智能纳米药物体系的优异性,本论文围绕完善功能化纳米载体设计,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以及减少毒副作用这一目标
学位
人类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神经多肽催产素(OT),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催产素系统的异常与社会功能紊乱或情绪调节异常有非常高的相关。已有诸多研究用OT来调节杏仁核功能,从而治疗社会功能紊乱或情绪调节异常相关的精神类疾病,比如自闭症、焦虑症以及精神分裂等。杏仁核脑区功能的异常是社会性功能紊乱与情绪调节异常的一个核心生物学标记。前人研究已指出,目前最为高效和无创的催产素摄入方法是鼻喷摄入,且最优作用剂量
学位
目的: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由多房棘球蚴为病原体,一种致死性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侵袭性生长酷似肝癌,亦称为“虫癌”。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宿主的免疫状态及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感染后的寄生、病灶活性、病灶生长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抑制性表面受体NKG2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