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三个部分介绍了刘永年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学术经验。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刘永年学术思想及其渊源。刘永年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刘永年教授早年拜中医名家傅宗翰先生为师,颇受傅老赏识,尽得其真传,傅老创立和发展的“肝之特性论”、“脾燥论”、“浊脂内生论”、“乙肝毒藏营络论”等学说对刘师的影响颇大。刘永年教授在疑难病症方面的经验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内科疑难病证,另一是结缔组织病。在普通内科杂病方面,重视“肝主疏泄”的功能,认为肝的疏泄功能,对调畅全身的气血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多种生理活动和肝的疏泄功能相关,如出汗、睡眠、男性生殖功能、女性月经周期等,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易出现各种病变,如汗泄异常、睡眠障碍、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对于“眩晕”,认为眩晕的发生和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机能“升降失衡”有关,提出通过“平衡升降”法,让不足下陷的,使之充沛上升,亢逆有余的使之平抑下降,壅滞不通的使之调畅通达,眩晕自然好转。对于胃病的治疗提出要“借鉴西学,拓展思路”,参照胃镜下粘膜的微观所见及病理改变来选择用药。刘永年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结缔组织病,其中尤擅治疗干燥综合征,认为其发病与禀赋不足和邪毒为患有关,认为“燥毒蕴袭”是始动因素,“毒虚瘀交互为患”是疾病演变、发展的病理关键,“津供不全”是造成干燥症状的直接原因,提出“流津润燥”是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大法。
第二部分:从病名探讨、发病机制、治法治则、临床特征、中医诊断标准、分型论治及中西医的协同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刘永年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学术经验。干燥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文献中无与干燥综合征对应的病名记载,仅对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病因病机有一些类似的描述,主要见于“燥证”、“虚劳”、“痹证”、“渴证”等篇目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永年教授及其老师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傅宗翰为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全国首先提出以“燥毒症”作为本病的中医诊断病名,以显示本病的燥证与普通燥证的不同。
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面,认为“燥毒为患”,是本病的启始动因和致燥之源,邪气侵入人体得不到及时的清除,日久积聚,可以转化为“毒”。禀赋的差异造成了特定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而邪毒外袭则是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燥毒”形成后,伏藏于脏腑经络之间,久羁不去,经过不断演绎变化,形成了干燥综合征的诸多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实际上就是伏藏的燥毒与人体正气相互斗争,虚实消长的过程。燥毒久羁不去,灼损血络,耗伤气血,损伤脏腑,从而形成毒、虚、瘀交互为患局面。毒、虚、瘀相互作用,相互交结,正虚邪恋,日久迁延,推动了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不断发展。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除唾液腺、泪腺等腺体受累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相应症状外,还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具体表现可分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和内舍脏腑症状。局部症状括口干、眼干、肌肉关节症状。这类患者口干的特点是口干不欲多饮,饮不解燥,每多频频饮漱,以求湿润而已,进干食每需汤水拌下:眼干特点多表现为双目干涩,欲哭无泪,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关节肌肉常感酸胀疼痛,游窜不定,皮肤可见紫癜、红斑;全身表现可有低热绵绵,精神困倦,肢体懈怠,面容憔悴,舌体多舌红度薄,苔少或光如镜面,脉象细涩。燥毒久羁不去可内舍脏腑,可出现脾胃、肺、肝、肾、心等系统病变,使病情加重,缠绵难愈。导师根据干燥综合征的证候特点,并参照西医的诊断标准,制定了燥毒证的中医诊断标准,该标准简单易行,且不需特殊检查,尤其适合在基层和边远地区医院使用。
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导师提出治疗四原则:整体化原则、动态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病证合参原则;治燥有七法:滋阴润燥法、养血活血法、清营解毒法、益气温阳法、化瘀通络法、润燥蠲痹法、化痰软坚法:辨证分五型:燥毒型、阴伤型、气(阳)虚型、涩滞型、双虚型(气阴亏虚)型。
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胺蝶呤等治疗的患者,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柯兴氏征、脾胃损伤、失眠、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等,在治疗中针对性加用中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这些药物的毒副反应,有利于病情的改善,显示了中西药具有较好的协同性。
第三部分:通过60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刘永年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思辨规律及遣方用药特点。60例病例临床特点是:口干、疲倦、眼干、关节痛为四大临床症状,在辨证分型中气阴两虚型占45.0%,阴虚型占30.0%,气虚型占15.0%,三者所占比例合计为90.0%,是干燥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型。60例病例中共使用中药107味,分布频次在20次以上中药共有11味,分别为生甘草、白芍、丹参、赤芍、卫矛、太子参、山药、女贞子、枫斗、黄精、玄参,此11味药合在一起,具有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的作用,可作为干燥综合征的基本方。将前40味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次分布最高的为补气类中药,占162次,其次为养阴类药占191次,活血类药占102次,解毒类药占64次,这4类药体现了干燥综合征的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的治疗大法。经统计分析发现,临床一些常见症状出现和特定中药使用具有相关性,由此可推出老师的用药特色,如出现口腔溃疡时使用白残花;出现关节疼痛时,用鸡血藤、木瓜、秦艽、桑枝;见到淋巴结或腮腺肿大时用牡蛎、浙贝;出现低热时,用白薇、地骨皮;出现肝损时用糯稻根、平地木;出现便溏时,多用七位白术散加减来补气健脾助运,体现了老师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通过随机对照法观察了燥毒清煎剂治疗20例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西药羟氯喹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在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