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桂云教授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擅长不孕症、月经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本文分为三部分,以临床侍诊体会为基础,结合临床研究,初步总结了导师杨桂云教授诊疗中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以及经验。
第一部分:杨桂云教授中医妇科学术思想。
杨桂云教授是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曾师从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名家沈仲理,后又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孙宁铨主任。她深受两位老师的熏陶,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学术特色。研究生期间师从沈仲理先生,进行了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出“清热化瘀消瘤”法的临床作用及其理论机制。后又跟随著名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孙宁铨主任,重点致力于女性不孕症的临床诊疗及研究工作多年。
杨教授的中医妇科学术思想植根于传统中医理论,在倡读中医典籍的基础上,她不断发掘、整理、继承祖国医学之精华,古为今用。在临床实践中,她不仅治病求本、病证结合、灵活变通,而且组方严谨、用药轻灵、通权达变。在前人的基础上,杨教授不断完善和总结补肾活血理论,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另一方面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探索其机理,使“补肾活血”之法成为其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之精髓。她治学态度严谨,医术高超,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
第二部分:杨教授擅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
补肾活血法的确立,基于肾虚血瘀论,肾虚血瘀理论源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成熟于张景岳、王清任,是妇产科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补肾活血法是补肾法与活血法的有机结合及高度统一,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益于补肾,两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阴阳平衡邪祛正存的目的。
杨桂云教授认为肾和血与女性内、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关系密切,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为经、带、胎、产、乳。祖国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已指出了女子生长、发育和生殖与肾、天癸、冲任的关系。肾藏精,精生血。女性的生理由肾和血所主,肾和血又互相资生、依存。肾和血的病理变化,必然导致肾虚血瘀的妇产科病证。从解剖学来看,女性盆腔内静脉丛错综复杂,此盆腔循环特点为了适应生理功能(肾主生殖)的需要又容易产生盆腔瘀血,导致妇产科肾虚血瘀证。“女子以血为用”,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不仅失去血液的正常濡养作用,而且还会导致疼痛、肿块、出血等症状,故活血也是妇科的重要治法之一。杨桂云教授指出补肾活血法是将补肾与活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肾气盛则气血通畅,脏腑功能正常;肾气虚则血运迟缓,脏腑组织血虚变生诸多病症;另一方面,活血有助于肾阴、肾阳的化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临床实践中,杨桂云教授以补肾活血法为基本治则,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及不孕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人根据三年从师体会,将杨桂云教授灵活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特色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三部分:临床观察研究: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通过对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初步探讨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实用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之;对照组以抗妇炎胶囊治疗为主。3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病例在治疗前自身的体征及症状的变化,并对其评分比较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疗效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的体征与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对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导师杨桂云多年来诊治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盆腔炎,通过对该方的临床研究,初步探讨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能作用机制。现归纳如下:1、临床实践中,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发作和久治不愈众所周知,慢性盆腔炎迁延难愈,病久必虚必瘀,因此,肾虚血瘀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研究结果表明补肾活血中药在治疗该病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方面有显著疗效,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其优势所在,特别是对于仅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紊乱状态。3、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是通过重新调整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使其达到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具体病理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