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土地利用变化已逐渐发展成为可持续性研究的热门范畴之一。如何科学高效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学者们研究聚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的揭示及其动因剖析和未来发展格局的模拟预测,可以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正在寻求绿色和包容性增长的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土地利用变化已逐渐发展成为可持续性研究的热门范畴之一。如何科学高效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学者们研究聚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的揭示及其动因剖析和未来发展格局的模拟预测,可以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正在寻求绿色和包容性增长的老挝为研究区,采用空间分析、强度分析等方法和PLUS、重心迁移等模型,分析老挝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并对土地利用的未来格局进行预测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老挝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①老挝土地利用呈现“八分林地、一分耕地、一分草地及其他用地”的分布格局,林地是唯一的萎缩地类,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大,耕地增长量最多;②地类转移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具体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间的相互转移;③上寮多为耕地、草地、林地间的碎片式变化,中寮多为林草地间的大范围变化,下寮以聚集性小区域的变化为主;④老挝土地利用格局在不同时序阶段内变化速率不同,总体呈现非稳定性。(2)老挝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逐地类分析。①整体而言,老挝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②草地、林地均实现了由自然因素向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建设用地的最大驱动因素始终是道路通达度;③耕地、草地、林地各驱动因子的贡献度变化较小,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各驱动因子的贡献度变化较大;④人类活动对草地、林地扩张具有相反的推动作用,建设用地逐渐由原始发展阶段向发展起步阶段转变,水域向周围蔓延的态势渐显,人类活动与未利用地变化高度相关。(3)老挝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及预测结果分析。①PLUS模型对老挝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精度较优,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②与2020年相比,2030年三大地类仍是林地、耕地和草地,耕地增长面积最多,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大,林地的萎缩面积最多,未利用地的萎缩幅度最大;③耕地、草地重心整体向中部迁移,林地重心向东北迁移,建设用地重心向北迁移;④林地、草地用地分散化、碎片化现象日益凸显,建设用地增长以占用耕地为代价。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老挝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既要与经济发展构建良好互动关系,实现“双赢”,又要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拥抱“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时刻怀揣主角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着眼产权制度、生产方式、技术人才等方面巩固农业生产、推动林地保护、促进经济增长。
其他文献
<正>泉财社[2019]281号市医管委成员单位、市属公立医院:《泉州市属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管理暂行规定》和《泉州市属公立医院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绩效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医管委2019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人类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诸如社会不公、生态恶化、政治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于许多国家,制约了人类幸福感的增长。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学者对人类发展进行反思,推动联合国在人均收入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预期寿命和受教育年限指标,构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HDI打破了“唯GDP论”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桎梏,是更加全面的人类发展评价体系。然而,研究通过对HDI施以主成分分析,发现其引
2016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行动战略,由此衍生出来的“移动政务”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政务服务运行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和公众服务感知体验。政务APP的集约化建设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体现,但各地政务APP建设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的政务APP服务效能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具有重
随着政务3.0时代的到来,政务新媒体已逐渐由政务微博、微信发展到政务短视频,为更好地利用政务短视频提高公众参与,需要研究影响公众参与政务短视频的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改进政务短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政务短视频公众参与水平。本文参考国内外政务新媒体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的文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使用满足理论,结合哔哩哔哩平台各省市共青团账号政务短视频的特点,梳理确定出影响公众参与政务短视频的
当前国际上主流的信用治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行业协会主导三种主要类型。在我国,政府主导的信用治理模式占据主要位置,行业协会主导的信用治理是政府主导型信用治理的有益补充并呈现长足发展态势,而现有研究对行业协会如何开展信用监管缺乏深入分析,本文研究基于行业协会的信用治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探究基于行业协会的信用治理运作,不仅需要了解行业协会为何能够开展信用管理,而且还要弄清行业协
有效的区块链产业政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区块链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有助于清晰把握政策焦点及可能存在的短板,对我国在该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LDA主题建模和Logistic回归等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从政策主题、政策工具及创新价值链等三个维度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块链政策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央
长江中游城市群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邻粤港澳、北望京津冀,是我国经济“菱形结构”的几何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自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完善,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但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学者们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测
市场监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其目标是使所有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信用监管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方式,已然成为政府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为解答信用监管何以有效实现市场监管目标这一问题,本文引入后设监管理论分析信用监管发挥效用的运行机制。从信用监管实践出发,结合后设监管理论,分别对贯穿信用监管全生命周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环节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信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便致力于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电子政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提供更好的在线服务,协助公众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更多、更精准的政务信息。然而由于政策信息的特殊性、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公众日常面临的“信息过载”等问题,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仍难以被公众及时获取,导致公共政策有效落地出现滞胀,阻碍公众利用政策资源满足自身需求、争取
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城市职住空间格局与城市居民的职住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城市边界的延伸与新区的建设发展,一方面能够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缓解人口和产业压力,另一方面就业岗位与住房供应的匹配难度增大,通勤特征的改变也可能打破原有的职住关系,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居住和就业视角利用多源数据探究城市职住空间分布、居民通勤特征、职住关系现状与影响因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