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理念是哲学层面关于大学是什么、应该如何办大学和办什么样的大学的理性认识。本文为方便研究把大学理念操作化定义为关于大学如何培养人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进行社会服务的理论认识及其实践。深入分析并借鉴先进大学理念服务当下高等教育实践,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选择。本文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为研究切入,围绕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三人所持的“人才培养观、科学研究观和社会服务观”展开,基于特定时间界限(1938-1946)管窥并比较其大学理念,兼对其做现实思考。研究共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意在厘清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二章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内容,管窥西南联大“三常委”大学理念;第三、四、五章采用两两比对的方式,分别对“三常委”的“人才培养观”、“科学研究观”和“社会服务观”做比较;第六章对全文研究做基本小结。本研究在西南联大“三常委”大学理念思考方面提供了如下认识:西南联大“三常委”的大学理念是在各自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的,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存在与西方文化的交互。在人才培养观上,梅贻琦倡导教授治校,注重通才教育;蒋梦麟强调校长治校,坚持教育的个人本位;张伯苓强调培养领袖人才,坚持教育的社会本位。在科学研究观上,梅贻琦倡导自由的学术研究观,指出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作用;蒋梦麟强调政治权利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提出科研强国的思想;张伯苓注重应用性的学术研究观,提出科学研究的社会复杂性。在社会服务观方面,梅贻琦主张教育相对独立,提倡以学术服务社会;蒋梦麟提倡学理为上,强调学术蕴于政治;张伯苓倡导技术为先,秉持允公允能的服务论。总的来说,梅贻琦的人才培养观,蒋梦麟的科学研究观,张伯苓的服务社会观更为贴近现代大学理念及其功能内涵。梅贻琦“大师论”和“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蒋梦麟“研究高等学问”的科研理念和学科建设思想,张伯苓“公允公能”的社会服务理念,三者的合组,能为建好一所现代大学提供办学理念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