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病毒性肝炎中的重点防治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是全球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CHB病毒(HBV)感染者[1]。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约1.5亿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2]。CHB、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HBV感染还是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的重要相关因素,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者的HCC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HBsAg阳性者[3]。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4],而肝硬化和HCC的发生与HBV的持续复制密切相关。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两个基本要素,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乙肝的关键[5]。尽管CHB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抗病毒药物具有强有力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目前抗HBV的药物疗效有限,乙肝单一治疗的局限性突出。联合用药可提高抗病毒效果,推迟耐药发生的时间,减少耐药率,许多学者认为联合治疗为今后抗病毒治疗发展的方向。目前,HBV DNA是常用的检测治疗反应的指标。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为阴性的患者,有相当数量的肝炎复发[6],这种现象说明血清HBVDNA可能不完全代表体内总的HBV DNA。体内总的HBV DNA己被证实可以用来预测持久性病毒学应答[7]。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物,HBsAg的血清学转换是清除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指标[8],不仅能反映HBV的复制状态,而且能反映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水平变化,对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目的
评估HBsAg定量对peg干扰素和拉米夫定(LAM)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3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分成3组,peg干扰素α-2a治疗8周后联合LAM治疗组,LAM治疗8周后联合peg干扰素α-2a治疗组,peg干扰素α-2a同时联合LAM治疗,LAM疗程为40周,peg干扰素α-2a疗程为32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所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的量,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IRFIA)检测所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HBsAg滴度。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血浆检测试剂板检测所有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HBeAg的定性。应用肝功能测定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肝功能(ALT)的水平。把治疗1年后,持续HBeAg血清转化和HBV DNA低于10,000copies/ml称为持续病毒学应答。
结果:
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退出。其余26例患者中,治疗结束时12例患者(46%)获得病毒学应答,7例患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4例患者出现LAM基因型耐药。停止治疗后第24周,7例(25%)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治疗前,具有较低水平HBsAg的患者,更容易获得持续性的病毒学应答。在治疗前,HBsAg水平低于10,000IU/ml的患者,其发生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56%,43%和92%。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小于1500IU/mL时,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71%,特异性84%,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8996。治疗结束后6个月,7例持续应答者的血清HBsAg维持在低水平(中位数,1016IU/mL;范围231-4127IU/mL)。治疗结束时,与非持续应答且没有产生LAM耐药的患者相比,LAM耐药的4例患者往往有较高的}|BsAg水平,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性时,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8696,特异性74%,阳性预测值55%,阴性预测值9396。
结论:
治疗前低水平的HBsAg比血清HBV DNA对Peg干扰素和LAM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有更好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