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食管癌的发生是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其发生涉及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改变,其中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异常改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学科,它是指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依赖DNA序列的变化。几乎所有类型的人类肿瘤中都发现表观遗传的异常改变。表观遗传的异常可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达沉默,其中DNA甲基化在原发人类肿瘤中是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许多信号通路中的抑癌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都发现启动子区频繁甲基化。DACH1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DACH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普遍表达,而该基因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DACH1在食管癌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我们的研究拟探讨DACH1在正常食管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中甲基化情况,以及DACH1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改变。探讨DACH1在食管癌中是否受表观遗传的调控,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正常食管组织、食管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DACH1的甲基化状态。2、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CH1在6株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140、TE1、TE3和KYSE150的甲基化状态。3、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株食管癌细胞系中DACH1的表达。应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5-氮杂-2’脱氧胞苷)探讨其处理前后DACH1的表达改变。结果(1)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DACH1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0%。51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中:14例DACH1基因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27.5%。其中,3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标本中有6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18.8%);1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标本中4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36.4%);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标本中4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50%)。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3例发生甲基化,甲基化率为67.2%。正常食管组织、食管不典型增生标本、食管癌三者DACH1甲基化率呈递增趋势,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0.001。(2)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30、KYSE70、KYSE140中,DACH1基因启动子区未发生甲基化,而在TE1、TE3、KYSE150中,DACH1发生甲基化。(3)KYSE30、KYSE70、KYSE140中,DACH1的mRNA水平表达正常,而在细胞系TE1、TE3、KYSE150中表达缺失。我们应用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dc处理食管癌细胞株96h后,TE1、TE3、KYSE150恢复DACH1的表达。结论DACH1基因启动子区域在人食管原发鳞癌中频繁发生甲基化,这种甲基化改变同时发生于食管的轻、中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提示DACH1甲基化检测可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辅助诊断。DACH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受甲基化的调控,这一发现提示针对DACH1的去甲基化策略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