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科技及其构成的文化图景已经成为当今儿童学习生活的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阅读素养的内涵也从传统纸媒读写能力扩展到使用信息与通信工具高效地进行学习、理解与交流的能力。数字化阅读素养作为信息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一种“新素养”(New Literacy)被提出,引起了各学科领域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调查我国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及时了解他们擅长什么又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能为教育管理者与学校教师提供教育改革的理论支撑,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本研究先采用文献法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界定了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维度,为调查工具的开发打下理论基础。然后参考了PISA、PIRLS等数字化阅读素养测评经验已经较成熟的项目,开发了封闭式网络环境的电子测评平台,并结合多个案试测数据和访谈结果,对测评工具进行了优化。调查的正式施测在重庆市某主城区的一所城市小学、一所城镇小学、一所农村小学中展开,共收集到282份有效测评成绩与问卷结果。对电子测评的成绩分析建立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Rasch模型之上,使用Winsetps软件将学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客观等距”的logits分数,获得被试的数字化阅读素养整体水平和四个微观认知进程的估计值。再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详细比较了不同性别群体与不同地区群体在数字化阅读素养与四个微观阅读理解进程上的表现特征和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整体来说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总体来看,男生的平均logits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依次降低,并具有群体间的显著差异。具体到每个数字化阅读认知进程来看,学生在定位提取信息和理解推论信息这两个方面表现较好,在整合阐释观点中的表现较不理想,反思评价文本的能力最亟需提高。男生在定位提取信息、整合阐释观点、反思评价文本这三个认知进程上的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并且男女生群体在整合阐释观点维度的能力水平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群体在这四个微观认知进程上的表现总是城市学生优于城镇学生,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为了更透彻地解释测评结果,本研究接着探析了影响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因素,以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先根据现有影响因素探究结果确定了家庭数字资源、阅读自我效能感、电脑使用自我效能感、家庭学习资源、使用电脑时长这五个潜在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了各因素的观测值。在问卷信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使用SPSS软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数字化阅读素养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指出:家庭数字资源、阅读自我效能感、电脑使用自我效能感、家庭学习资源均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长与数字化阅读素养成反向线性关系。最后,基于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可以通过均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创建教育云平台;合理控制上网时长,丰富电脑使用经验;测评高阶阅读思维,发挥“指挥棒”作用;增强科技教育意识,开展数字化阅读教学这五个途径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