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装工业生产的女装衣身原型的优化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结构平面制图法分为原型制图法和比例制图法,原型制图法由于其科学性、合理性及高效性,便于掌握和教学,在我国服装行业和教学中已十分流行、普及。女装衣身原型,是指为设计女体躯干部位服装的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纸样,即结构最简单,不带任何款式变化因素,能够含有女体躯干最重要部位信息,力求最大覆盖面的纸样(以下简称原型)。由于女装衣身原型贴合人体的基本体态,因此它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国家都创造出符合本国女性体型特征的女装衣身原型,很多高等院校为了便于教学,也有属于自己的原型。起初,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比例法制图。但是,比例制图法运用的比例公式繁琐,难以掌握,制图效率极低、依靠经验程度高、毫无系统科学性,已经逐步淘汰。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服装行业有关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对国外服装制版技术进行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日本东京文化式服装学院的文化式原型对我国影响极大。随着我国服装行业人员结合我国着装者的特征,在服装制版技术研究的深入,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我国服装行业及其系统科学的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员分布广泛、体型多样化等原因,这些原型是否符合我国女性体型无从知晓。甚至相关从业者各自为政,缺乏技术沟通交流,从而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料库。故而,本文选取东华原型、刘瑞璞第三代标准女装纸样、日本第八代女装衣身原型、美式女装原型这四种原型。首先,针对160/84A标准女体的四个原型,从定性的直观角度和定量的客观角度,比较分析各个原型的结构原理,立体构成等并归纳总结,深入探讨这几种典型原型的构成原理。其次,以160/84A标准女体尺寸绘制出四个原型的结构图为标准版,结合国家标准GB/T1335.2-2008.女子人体尺寸对其进行155/80A、165/88A、170/92A、175/96A四个号型的放缩处理。将放缩后的各个号型规格的原型进行样衣缝制实验,结合我国女子标准人体尺寸和实验结果,研究每种原型的不同号型的立体成衣造型,对各个原型进行合体度的分析。然后,通过对标准母版的定量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确定结构制图中能够很好表达随人体号型变化而变化的主要控制部位。继而,对主要控制部位在样衣上进行数据采集,并结合我国各个号型的女子标准人体尺寸,对主要控制部位数据的各个号型的测量尺寸与标准人体的尺寸的差值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衡量服装合体度、原型结构的稳定性。最后,综合评价四种原型的优缺点之后,将选取相对合适、结构稳定的控制部位尺寸来确定优化原型。在归纳总结女装衣身原型的特点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较为实用的优化原型,对如今的工业化服装生产的女装衣身原型进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能够较符合我国的女子人体体型特征,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之中。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食醋主要采用自然接种的固体发酵,品质较佳,但产量和规模均受限制。现代工业规模制醋则采用纯醋酸菌菌种进行液态发酵,产品风味较差。醋酸发酵与复杂的微生物区系相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对人血小板线粒体活性及线粒体DNA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评测光损伤敏感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能量的中波紫外线照射人血小板,观察血小板线粒体活性及线粒体D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慈善事业也表现出来勃勃生机,尤其是在《慈善法》出台后,很多慈善活动变得有章可循,更多的慈善人士愿意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并逐渐内化成一种
中国古代锁具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被广泛使用。从基础功能来看,中国古代锁具承担着封缄器的功能,它的使用,意味着人类对保护私有财产与在安全上的需要;从审美功能出发,中国古代
自2002年进校就担任班主任,我觉得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更需要讲求艺术。比如:如何塑造美的心灵,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等,因此需要多花心思琢磨——
期刊
如何评价一部作品的影响,如何评价一个作家的创作,如何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在100多年来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在21世纪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技术与媒介的发展过程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
报纸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木本蔬菜,香气浓郁,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已有的香椿加工品存在色泽褐变、营养素损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外观、风味及营养价值。脱水香椿以其体
众所周知,生食番茄影响番茄红素等活性成分的消化吸收;市售番茄汁因热杀菌而致维生素C损失严重,且失去生鲜风味。若能创建既不损失番茄活性成分和生鲜风味,又能有效杀菌的新制
在传统木材工业生产中,主要以脲醛树脂胶,酚醛树脂胶以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作为木材用胶黏剂。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型大豆基胶黏剂得到了广泛的研
检维修作业是化工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事故多发环节。据辽宁省统计,自2006年以来,全省化工企业共发生事故37起,死亡93人,其中检维修过程中发生事故25起,死亡62人,分别占总数的67.6%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