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家族教育的互动:以湖南曾氏家族为中心的透视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家族教育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对湘乡曾氏家族教育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力图揭示曾氏家族教育与湖湘文化的互动关系,从而彰显地域文化在家族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家族教育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此分三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了湖湘文化这个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域文化五彩缤纷。湖湘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脉,表现出来了经世致用、淳朴务农、兼容并包、爱国情愫和民性倔强的地域特色。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和长期积淀,是湖南人才成长的内在原因。  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对家族教育的影响。家族教育是植根于地域文化上的,因此,家族教育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本文以湘乡曾氏家族的教育为例,从家族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原则上,论述了湖湘文化是如何影响曾氏家族教育的。  第三部分论述了曾氏家族教育对湖湘文化的反哺。曾氏家族的教育及其实践的成功,一方面使得曾氏家族人才辈出,且辐射到了湖湘人民,影响深远,湖湘后人也多以曾氏家族教育为范式;另一方面导致了湘人在为人处世、职业观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扩张了湖湘文化的内涵,给湖湘文化以巨大影响。  毋庸否认,家族教育同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一个人在家族受到的是最直接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地域文化是家族教育形成的土壤和基因,家族教育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和丰富。本文以曾氏家族与湖湘文化的互动为范例,在对其进行历史追溯及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对家族教育和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总结与概括,以便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以期促进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文化生态的急剧变迁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侵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发展,而在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的志愿组织是青年志愿者组织,它们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其中,在
大量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个体倾向于把自己评价的比别人更积极,且这种自我中心的判断表现在自我评价的许多方面(如,能力的、性格的、行为的等)。而考虑他人的
学位
在分析弹性工作范围的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受力特点的基础上,对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初始应力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在荷载作用下,三向应力状态的核心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