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肉品质差异及肉品质差异机理,为我国西南地区肉牛产业发展,不同品种(系)肉牛的异地化饲养提供试验依据。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1)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比较;(2)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机理的研究。试验一,不同品种(系)肉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差异的比较:本试验选取健康且年龄(6月龄)、体况相近的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犏牛(娟珊牛×麦洼牦牛)和宣汉黄牛各6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720天后,屠宰取样并测定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指数、优质肉块产量和牛肉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以及加工品质。试验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始重、末重、日增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胴体重、净肉重显著低于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和宣汉黄牛的净肉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的肉骨比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背膘厚显著高于宣汉黄牛(P<0.05)。(2)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的胴体长显著低于犏牛(P<0.05),但肋部肉厚和后腿长显著高于犏牛(P<0.05)。(3)西杂牛的优质肉块产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宣汉黄牛的金钱展和脖肉的产量显著低于犏牛(P<0.05),但外脊的产量显著高于犏牛(P<0.05)。宣汉黄牛和犏牛的优质肉块产出占胴体重比例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4)宣汉黄牛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犏牛,而犏牛的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5)宣汉黄牛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显著高于犏牛,犏牛的系水力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的L~*、a~*和b~*值均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背最长肌嫩度显著高于犏牛(P<0.05),犏牛显著高于于西杂牛(P<0.05)。(6)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的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犏牛(P<0.05)。犏牛除了亮氨酸外,都满足理想蛋白质模式。西杂牛背最长肌中的共轭亚油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试验二,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机理的研究:取三种牛背最长肌样品,一份用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肌纤维特性;另一份在液氮中保存,通过检测肌纤维类型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探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系)肉牛肉品质差异的机理。由本试验可知:(1)宣汉黄牛的背最长肌纤维直径大小显著低于犏牛和西杂牛(P<0.05),而背最长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2)西杂牛和宣汉黄牛背最长肌中的My HCⅠ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的My HCⅡa和My HCⅡx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3)宣汉黄牛背最长肌中与肌内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FAS和GPAT1表达量显著高于犏牛和西杂牛(P<0.05)。西杂牛背最长肌中与肌内脂肪分解相关的基因HSL和MGL表达量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且与肌内脂肪转运相关基因LPL和CD36表达量显著低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日龄和营养条件下,西杂牛的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和产肉性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宣汉黄牛的优质肉块产量占胴体比、肌内脂肪含量和肉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肉的蛋白质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宣汉黄牛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西杂牛和犏牛,而My HC I基因以及与肌内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FAS等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这可能是导致其肉质较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