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昂贵的医疗成本让很多患者难以负担。现代医学在延长慢性肾衰患者生命的同时,逐渐产生了大量医学、伦理学和经济学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疗实践与研究从单纯的生物学及临床视角,扩展到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的范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生的疗效判断指标。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内容的变化常被作为中医药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本课题在慢性肾衰临床路径的系列研究基础上,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0)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IEF),进行了一项自身前后比较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纳入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路径方案的患者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从而观察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路方案探索提供有力疗效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以纳入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从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17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研究采用自身前后比较的试验设计,共纳入有效病例49例,对受试者给予按“慢性肾功能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治疗,疗程平均为2星期。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HQOL-BRIEF)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在各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各测评1次,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病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原发病等)。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方差不齐时)、逐步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1.生存质量及自我评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自我评分得到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在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影响评分也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心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在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方面,治疗后得分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综合比较治疗前后的WHQOL-BRIEF量表各个领域得分,通过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生存质量作为新的健康指标,能够综合评价个体和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与生存时间、传统的疗效评价同样重要,而且生存质量可以更综合地评价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中医是整体的、系统的、社会的医学,在治疗时较多考虑了自然界、社会等对患者的影响,这与目前现代医学的生理_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极为相似,故中医药提高生存质量的疗效研究有其优势。而我院临床路径诊疗方案的形成、制定和实施有其严谨性和预期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减轻国家及患者医疗负担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建立在饮食、降压、降糖、对症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可显著提高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可能在提高患者自我评分及生理领域评分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此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本研究调查时间短,未能反应中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