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黄土湿陷性因素的试验及微观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区域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其覆盖面积约为63万平方公里,而其中60%的黄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天然低湿度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而一旦遇水浸湿会产生骤然的变化,变形大幅度增加而强度明显降低。湿陷性黄土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水敏性给许多地区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它们在定量上的不可忽视性以及在定性上的急速发展性,成为了黄土变形影响其上层建筑物稳定性的两大突出问题。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项目建设时,为避免突发事故,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就必须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评价。本文首先通过室内固结试验等常规土工试验手段对我国部分地区(包括山西各地和陕西西安)的湿陷性黄土进行不同程度的增湿和减湿试验,分析比较各地黄土的湿陷系数以及湿陷变形与起始含水量、液性指数等指标的关系,表明无论增减湿的程度如何,对于同一土体结构的土体而言,其压缩变形均随起始含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而湿陷系数则随起始含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另外从液性指数的角度对黄土湿陷性进行研究是本文的独特所在,根据土体在不同液性指数下压缩变形和湿陷系数随压力的变化,以及不同压力下液性指数与湿陷系数和压缩变形的关系,将压力划分为弱敏感、中敏感和强敏感三个阶段,并指出在工程中应充分重视压力在强敏感阶段和液性指数较小时,湿陷性黄土对含水量变化的敏感性。从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对其湿陷机理进行分析是本文研究的另一重点。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部分地区黄土试样的物质和结构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定性描述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对部分地区土体的微观结构和孔隙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孔隙划分为可见孔隙和不可见孔隙两大类,并定量计算了两类孔隙的比率,将计算结果与土的宏观物理力学指标相比较,表明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主要原因是团粒或颗粒之间的可见孔隙,而非团粒内部的微孔隙。最后本文还结合对西安和山西两个工程场地的湿陷性黄土进行的宏观力学性质比较,在前人黄土湿陷性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部分黄土地区湿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指出黄土的物质组成成分,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是造成黄土湿陷性质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结构损伤识别是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重大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由于受传感器的精度及结构服役环境的影响,采集的结构响应信息不可避免的会含有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在地震、爆炸、撞击、火灾等偶然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由此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冗余度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
窑尾结构是水泥生产线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特点较突出,通常竖向荷载会较大,主体高度及层高也会较高。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建造窑尾结构时,所需建造费用成本相对较低,在
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可以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混合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等,本文研究的新型干摩擦板—弹簧调谐质量阻尼器属于被动控制
学位
褥垫层是PCC桩复合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合地基中起到了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例的作用。根据PCC桩系列研究的进展以及复合地基褥垫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
我国是多暴雨国家,历史上洪灾就很频繁,导致许多重要的堤防险象环生,甚至决堤。而管涌破坏是堤防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对管涌的
土石坝渗漏形式多种多样,为保证土石坝安全运行与经济效益,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为了有效治理土石坝渗漏,首先必须查明其渗漏的形式、位置、渗漏强度以及渗漏范围,因此长期以
对于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而言,随着桥跨的不断增加,结构刚度大幅下降,使得风致振动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尤为重要。目前,通过对桥梁截面进行优化和提高结构刚度,已经基本可以避免大跨桥
加筋土挡墙是土-筋复合体,在外力作用下有较好的整体变形协调能力,利用土与拉筋间的摩阻力可以平衡作用于该复合体上的土压力。目前,如何利用该支挡结构的优势平衡季节冻土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