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阵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专门人才的场所,应强调的是专业技能教育。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适应面越来越窄,基础理论薄弱,知识、能力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较差。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例如更好的生存能力、升学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在这些社会变化的促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取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拓宽培养口径,增强适应性成为发展趋势。例如,我国台湾的技职教育随着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展开了通识教育,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使人更丰富、更全面、更接近“人”的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本研究以S 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全面描述了:S 职院实施通识教育的背景、通专结合的构建及其实施途径;然后基于描述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实施通专结合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高职通识教育内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及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与启示,并得出结论: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施通识教育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基本是一致的。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应对的方法和途径,只是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