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村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并存。近几年来随着不同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问题成为学者、政府官员和大众所思考的中心。
本研究以农村几种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为例,首先分析了在人民公社时期和家庭承包制实施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整体结构、供给体制的变迁、特点,然后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发展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最后以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为基础,运用1985-2003共19年的省级统计数据对我国的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并且测算了在不同地区公共产品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特有的制度安排对于保证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保障。而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并没有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带来彻底的变迁,从而导致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陷入困境。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受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不仅是农业生产增长的动力,而且是促进农村非农部门发展的重要力量。
(4)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在不同的地区贡献率差异很大,并且在农村不同的部门之间的贡献率差异也很大。
根据研究结果,在论文的最后,作者对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农村公共投资策略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包括:
(1)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部门的投资力度。
(2)要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建立农村社区公共产品财政内筹资体制。
(3)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是促进农业生产增长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农村非农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的优先序应该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