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V的普及给个人化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创作者可以不用考虑播出平台,自己控制拍摄进程、拍摄内容,随心所欲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在DV时代,私纪录片的制作者不必隐藏他们与影片主体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必在讲故事或者观察事件的时候假装不在场,它将镜头对向了自己以及家人,作者既是拍摄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推进者,这样的纪录片如日记般记录着作者对生活的反思,对家庭纠葛的思考,以及家庭生活所反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忠实的、极度私密的纪录手法突破了以往纪录片的界限,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心理经验。私纪录片带有明显的自我反射风格,它除了保留了观察式纪录片对拍摄者潜心细致的忠实观察之外,还加强了拍摄者的参与性,这种参与式的观察除了尽力接近真实的本质之外,更是对自我深层次的反省。因此,拍摄者为了挖掘“真实”甚至可以起到完全的主导作用,观众可以在影片中明显感受到作者的制作过程,甚至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参与、控制、与片中角色的互动。同时,制作者又将自己的影片当作审视的对象,让观众评判,加强了对意义体系的审视,形成了对影片的强烈的自审、反思风格,以客观的“真实”征服观众。私纪录片的真实是一种被推动了的真实,这就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比如我们如何确定哪个是被摄者在做的,哪个是拍摄者和被摄者一起做的,作者在拍摄的时候会不会特意等待一些可以预测现象的出现,那么我们怎么分辨出哪一段是摆拍,哪一段是抓拍?真实的界限给我们带来了对拍摄者权力的思考。私纪录片的作者对真实观念的理解直接表现为拍摄动机与拍摄方式,如果作者为了所谓的真实过度暴露隐私,或者为了表达感情而过度介入和干预,必然挑战了纪录片的拍摄伦理;纪录片反应的家庭问题如果被观众观看后,私人化的东西被窥私欲消费,不可避免的对被摄者造成一定的影响,拍摄者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私纪录片作者的道德伦理加以审视。本文通过纪录片真实观变更的背景和语境,分析私纪录片独特的真实观念;从自我指涉表达方式的表达技巧入手,分析私纪录片中作者在显性方式上的探索,进而深入到私纪录片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摇摆,折射其中反映的伦理观。私纪录片的伦理道德问题,将涉及拍摄者的权力观念、拍摄对象的隐私权、创作的迷失等,这些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