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预处理对尾叶桉人工林木材干燥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工艺,揭示了微波预处理对木材干燥速度、干燥质量,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木材表面润湿性、木材微观构造等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提高尾叶桉人工林木材等难干材的渗透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微波处理对木材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即初含水率为35%~75%,微波功率密度为43.61W/cm~2的条件下,温升速率随木材初含水率的降低,板材厚度、宽度的减小,传送带进给速度的减慢而增大;微波预处理过程中,弦切板内部的温升速率较径切板高。综合板宽的因素,得到本试验条件下当试件宽度为4cm,传送带进给速度为2mm/s时木材内部的温升速率最大。(2)微波预处理对木材产生缺陷的影响:微波预处理前初含水率的不同对缺陷产生的数量和类型无明显影响。传送带进给速度为2mm/s和2.5mm/s时各组试件产生的缺陷均较少。故以各因素对木材内部温升速率和产生缺陷的影响为前提,预留干缩余量,结合干燥后力学试件加工的尺寸要求,确定本试验条件下尾叶桉人工林木材的微波预处理优化工艺为:设备输出的微波功率为2.6KW,试件尺寸为505mm×48mm×27mm(长×宽×厚),传送带进给速度为2mm/s。(3)常规干燥过程中,处理材的干燥速率较对照材有所提高,弦切板提高2.6%,径切板提高达11.5%。从整个含水率范围来看,处理材弦切板和径切板间的干燥差异始终很小,而对照材不论在哪个阶段其弦切板的干燥速率均较径切板大。可见微波预处理不但可以提高径切板的干燥速率,还能缩小弦切板和径切板干燥速率之间的差异。处理材和对照材的含水率等级均达到了锯材干燥质量指标二级以上标准。且处理材的平均终含水率和均方差均低于对照材。无论初含水率高低,微波预处理使得木材出现内裂的比例均高于对照材。(4)微波预处理使尾叶桉人工林木材的气干密度降低;对木材的表面润湿性无明显影响;对木材的MOE和MOR值均无明显影响;其中微波预处理前木材的初含水率为45%时,处理材的MOE值反而较对照材高出25.3%。微波预处理可使木材横切面的硬度提高,而使径切面和弦切面的硬度降低。处理材弦切面的硬度较径切面高。微波预处理前初含水率的不同对处理材弦切面上的硬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对照材各切面则均无显著影响。(5)微波预处理对木材微观构造的影响方面:处理材的细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破裂;木纤维间的复合胞间层发生开裂并引起了微裂纹;木纤维壁上出现了内裂和V形裂纹;木射线中的沉积物也出现破裂。试验未见射线薄壁细胞的破裂。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散孔材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环孔材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两种木材为试验材料,在20℃-180℃温度范围内对木材弯曲和应力松弛性能进行研究
在办理一般盗窃案件时,为了更好的践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定好犯罪嫌疑人的盗窃数额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定的难题,即当一个案件中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些盲点,对一些常识性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应引入
目的建立高效无毒TQ纯天然植物蚊虫驱避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TQ纯天然植物蚊虫驱避剂的驱蚊效果。方法选用川芎、姜黄、羌活、蛇床子、桉叶、薄荷6种药材的挥发油复方制备TQ
本文对广东省水牛奶乳清蛋白进行了粒径分析,采用Malvern纳米粒径分析仪进行分析,未经透析处理的水牛奶乳清蛋白的粒径85.6%分布在58-100nm之间,经透析处理的水牛奶乳清蛋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imia,IDA)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国家中该病发病率很高。目前,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主要通过服用补
临床研究中产生的大量医学数据使临床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数据长期保存和共享的重要性,进而在实践中形成了研究数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可以促进临床研究的准
本文针对以往水文地质行业成果资料在水文地质结构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局限、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信息缺失大、地下水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指出了开展三维水文地质建模研究的必要性
肌肽是一种发现于脊椎动物骨骼肌和大脑中的二肽(β-丙氨酰-L-组氨酸)。为了探讨肌肽的抗氧化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研究了肌肽、丙氨酸和组氨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通过分析中药自身的竞争优势及中药出口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目前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为中药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