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动物叙事”以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事实上,动物叙事与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变迁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动物叙事中的动物形象经历了从作为认识论工具的“象征符号”到“生命主体”的演进历程。这一历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认知动物伦理学中有关动物道德身份演变的机会,同时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它反映的是近现代以降,在一个逐渐“去魅”的现代社会里,中国人的伦理观、价值观等现代文明观念是如何艰难演进和确立的。
文章对动物叙事与人道主义、教化传统、人本思潮及生态意识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论文的逻辑结构是对动物形象在当代文学中从“象征符号”到“生命主体”演进过程的论证。全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作为“象征符号”的动物在中国现实中承担了哪些伦理化或意识形态化的文化认知功能;第二,作为“生命主体”的动物是怎样完成其伦理主体的地位转换的。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促成动物形象从“象征符号”到“生命主体”转换背后的深层文化逻辑。因此,除去绪论之外,论文设计安排了五章内容。
第一章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分别探讨了鲁迅、周作人、巴金等三位现代文学大家的动物叙事。分析表明,以三位大家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动物叙事,其中贯穿了以对包括动物在内的生命价值的体认和爱惜、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与科学理性精神为特色的人道主义思想线索。而在以鲁迅和巴金为代表的仁厚宽容的人道主义动物叙事中,则发展出了直指自我内心的反省精神和“问责于己”的忏悔情绪,使得这种人道主义博爱尤为深挚与痛切。这说明,现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从一开始就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受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而滥觞的动物叙事若能就此发展下去,其“现代性”品格当是可以牢固确立、并促成中国现代伦理意识的早日成型的。
第二章讨论了动物叙事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教化传统之关系。这章实际上延续了第一章的思路,考察以鲁迅为代表的人道主义动物叙事传统是否在当代得到了其逻辑上的延伸。讨论结果证明,这一传统并没有在当代得到必然的延伸:由于特定的政治语境对文学的制约,并因为中国文学深厚的教化传统的影响,动物叙事出现了浓厚的教化色彩。这章分析指出,在动物叙事中,动物仍然充当着人为的伦理角色,即使是在一些优秀的作家笔下、以纯粹的动物为角色的作品中,这种情况也不能避免。这说明了当代文学中某种现代意识的欠缺。
第三章探讨动物叙事与中国当代文学“人本”思潮的关系。这章以对中西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比较分析为逻辑起点,指出,在“唯意志论”和斗争哲学的意识形态氛围里,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人本主义”。本章通过具体文本的细致解读,得出的结论是:当代文学出现过两次“人本”主义高潮。一次是“十七年”延续至文革结束,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催生、强化之下,张扬唯意志论,非理性地、片面鼓吹人的力量,将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界置于对立地位;另一次是新时期以来的当代文学,特点是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在动物叙事中探索人的精神力量,但仍然有意无意地将动物置于客体地位,视之为需要征服的对象,并以与动物的搏斗、胜利来彰显人的力量。但因为文化语境的改变,对“伪人本”的反思也在逐渐兴起。
第四章讨论动物叙事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随着中国人文生活中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逐渐淡化,以及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运动的展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为一个“问题”,生态文学开始兴起,动物叙事中的动物形象发生了改变。本章主要分析了动物叙事与“发展”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中国生态文学写作导致了动物叙事某种程度上的范式转换。生态文学的兴起与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变革紧密相关,它实际上是针对褊狭、盲目的发展观的某种保守主义式的反动、对走入歧路的消费模式的痛切批判。生态意识统制下的动物叙事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立场。这种立场同时导致了动物叙事中动物的象征地位的改变,动物终于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开始回归本体。
第五章进一步讨论动物叙事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之关系。这章以对中西文化中关于动物“道德地位”的比较分析作为逻辑起点,以“生命意识”作为论说的核心,通过文本细读,得出的结论是:生态文学的层次性暗示了这样的一个现实:动物叙事中的动物并不能从象征符号的地位一蹴而至于生命主体的位置。注重资源保护的生态写作就仍然没有顾及动物的道德身份问题,动物仍然是不具足自身“内在价值”的“物”。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动物却不仅仅是、或者简直就不是“物”,而是和人一样有尊严的生命主体,理应得到人的尊重和“敬畏”。哲学界关于这些对立观点的争论旷日持久,而在文学性的动物叙事里,作家们用更为感性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了他们的观点。从全文来看,这章实际上是对第一章的致意。因为,把动物作为“生命”来看待,将“生命意识”反复书写,表面看来是伦理观的进化,但实际上是对以鲁迅、巴金为代表的现代人道主义动物叙事传统的接续。因此在逻辑上,这章是对全文关于在动物叙事中动物形象从工具性的“象征符号”进化到伦理主体的“生命主体”论证过程的完结。这样,全文因这章在结构上与第一章暗通消息而具足了体系上的完备性。
结语简要归纳和概括了该文的逻辑线索及观点,并指出了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