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野生动物再一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为回应严厉禁止滥食野生动物、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求,《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以下简称“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这径直带来的问题是,新罪的保护法益是什么?该如何确定?对此,有必要结合近年来关于生态法益的相关探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立法背景入手,结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野生动物再一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为回应严厉禁止滥食野生动物、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求,《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以下简称“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这径直带来的问题是,新罪的保护法益是什么?该如何确定?对此,有必要结合近年来关于生态法益的相关探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立法背景入手,结合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与非法狩猎罪的规范发展,说明我国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侧重点逐渐从野生动物的财产属性转移到生态属性。接着论述研究本罪法益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并分析当前关于生态法益的几种法益观,依次说明在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与生态中心主义法益观下尚且不能合理得出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法益,需要在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的基础上结合野生动物刑法保护的特殊性来进一步阐释。第三部分基于前述理论学说,具体展开野生动物刑法保护中的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结合野生动物刑法保护法益的特殊性以及人与动物关系趋于缓和的时代背景,论述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在野生动物刑法保护中的具体内涵,是一种源于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野生动物的固有价值是与人类利益对立统一的存在,依赖人类道义责任的履行来实现对野生动物固有价值维护的法益观。并以此解读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配置,引出设立新罪的出发点在于规范野生动物的利用,确定并证成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保护法益内容为陆生野生动物之最低限度福利。第四部分重点论述新罪法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现下危害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法益保护机制尚且存在行政前置法野生动物概念模糊、制度供给不足;后置法刑罚配置单一、生态修复制度缺乏适用依据等问题。对此,行政前置法应当修改野生动物的相关定义,扩大野生动物法律保护范围,完善禁止食用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政法规制;在刑法方面,可考虑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中引入资格刑,以及完善生态修复制度的刑法规范供给。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体的奥秘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对于人体的认知不断取得突破。但由于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神经科学家们对于大脑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特别的,大脑中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分子造影剂进入大脑组织中,是分子影像中的一大难题。通过捕获生物组织本身具有或分子造影剂的某种特征,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得到生物组织相应的影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通过列举的方式定义了刑事再审程序中的新证据,但是该规定整体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说明,导致对新证据的判断流于形式。因此,应当从对新证据的崭新性以及显著性着手,重新探讨对新证据的认定。此外,应当注重再审救济功能的回归,将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贯穿于再审审查之中。本文除引言以外,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共计四万余字:第一部分是新证据概述。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阐述新证据的含义
从文本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宣言或重要决议中对人民民主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透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人民民主专政”到“社会主义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变化,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经历了从“探索人民自由的革命逻辑”到“确立人民平等的权利逻辑”到“强化人民权力的制度逻辑”再到“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治理逻辑”的演进过程。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等文本分
数据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基础性资源,数据的价值已融入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发展之中。随着企业对数据利益的争夺,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日益增多。囿于理论和实务上均存在诸多难题,本文从企业数据的概念特征、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涵出发,结合对司法案例的考察及实践中的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分析实践中相关难题,提出完善企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可行路径,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解决企业数据不正
研究背景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EC的损伤,过度激活和功能障碍通常是心血管疾病病因的一部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脂质积累的紊乱,而是一种以内皮功能障碍、内皮下炎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创面愈合反应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为特征的疾病过程。动脉粥
研究背景心脏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伴随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组织损伤所致的修复反应失调的结果。心血管疾病从代偿期恶化发展成为心力衰竭的过程中,MF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MF会引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下降,心脏电传导的异常和心肌灌注的减少,进而加速心力衰竭的发生。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患人数约为3.3亿,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MF的
目的:分析我国“十三五”期间医护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十四五”医护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评估医护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利用每千人口医护数和泰尔指数评价我国医护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2020年底,我国医生数为408.6万人,护士数为470.9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医生占59.5%,90.0%以上的医护人员在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按东、中、西部分组,20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在过去30年中显著增加。由OP继发的骨折及相关并发症正在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OP的患病率也将继续增加,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挑战。OP在绝经后的妇女中尤为普遍。在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骨骼的含量与密度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传统观念认为雌激素(17β-Estradiol,E2)的缺乏是导致
骨移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修复骨缺损,目前全球对骨移植的需求非常高,每年至少进行220万次植骨手术。由于创伤、癌症、感染、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骨缺损不断增多,临床治疗中对骨移植物的需求也持续上升。自体骨移植和同种异体骨植骨是临床治疗骨缺损的常用方法,但慢性炎症、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阻碍了其发展。在临床迫切需求的驱动下,骨组织工程领域应运而生,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缺损被认为是一种理想方法。骨再生生
制毒物品是指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作为制造毒品的上游环节,制毒物品相关行为也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制毒物品相关行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我国对制毒物品相关行为的刑法规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不少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为制毒物品范围缺乏准确界定、制毒设备和器具缺乏刑法规制、持有制毒物品行为缺乏刑法规制等。本文通过考察制毒物品相关行为的现状与规范体系,从立法和司法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