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舒清是位几近临摹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自198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至今,始终坚持对家乡西海固的书写,多数作品即是以他的家人、乡邻为人物原型。地域背景与人物的固定化、倾向于书写记忆的写作观,一以贯之的雅静内敛的语言风格及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等,使得他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写作路径,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效果和美学韵味。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石舒清小说艺术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石舒清作品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其次梳理概括了文学评论界对石舒清小说创作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相关概念及运用的主要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界定与介绍。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时间角度对石舒清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研究。采用过去与现在双重时空倒错讲述故事,是石舒清作品的主要时间特色,本章以顺序、时距、频率为线索,通过对“从中间开始”、倒叙、顺叙三种叙述方式的研究,探讨石舒清以一个完结的过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对抗与挽留的人生观及写作观。第二章从视角角度对石舒清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研究。分为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两节,石舒清的小说青睐于回顾类叙述,热衷限知视角的实验,即便在全知视角中也可看到作家对限知的灵活调度,并通过对视角的操作,调控受述者与人物间的情感距离,以此更有利地传达主题,此外也体现出作家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关注。第三章从语言角度对石舒清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研究。石舒清作为生长于西海固又书写西海固的回族作家,文学语言既有文人语言的雅、乡土语言的俗,又有宗教语言的庄,并因与土地底色的契合,三者在叙述语言与人物对话中得以完美融合。它们共同建构和诗化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乡土世界,传递着作家对未经加工的原生态事物的向往,也是石舒清内心的象征世界。结语部分对石舒清小说创作的价值、艺术风格及不足作了简单地总结。石舒清以其写作内容及形式在传达出对过往乡土坚守的同时,重复似乎变成他作品中不可规避的现象,他写作得最大障碍也出现在这里,没有在回环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