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山东博山琉璃手工技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分析和查阅文献古籍等方式,针对山东博山琉璃手工技艺形成的动因、手工技艺制作的工具、设备、材料汇总、不同技艺的流程和内容、技艺风格特点等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此类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梳理、分析、总结,能够为我国传统手工技艺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证实博山地区的琉璃手工技艺在历史上出现并非偶然。多山少田、盛产矿石、燃料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是其成为琉璃生产基地的客观因素,而重商兼容的齐文化带来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悠久的手工技艺传统则是其从来样加工基地逐渐转型成艺术创作基地的基础。博山琉璃在元末就已经有相当规模,在明朝时依靠供应宫廷琉璃产品而逐渐发展起来,清朝达到顶峰并且通过和北京琉璃厂的技术交流逐渐有了本地特色的产品。民国时期出现了日用工业玻璃的生产。博山琉璃手工技艺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特性,通过烧造、吹制、灯工等热加工创作和套料雕琢、轮工等冷加工创作以及内画等绘制手段,创作出了诸多不同形式的琉璃艺术珍品。博山琉璃手工技艺强调使用或模仿名贵材质进行创作,创作手法复杂,工艺步骤繁多。在器形上以模仿借鉴玉器、陶瓷为主,在装饰风格上强调丰富、饱满、内敛含蓄,在装饰内容上主要以吉祥图案、经典故事或传说为主。在建国后通过博山美术琉璃厂等企业的生产创作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但随着博山美术琉璃厂的倒闭,博山琉璃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如技术更新缓慢、传承断层、产品老化、工厂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老龄化等等。同时工业化生产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的影响还在逐渐加强。博山琉璃缘起于“来样加工”式的制作中心,也同样因此而受制于产品的审美品位和创新性的匮乏,这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增加和信息社会的变化,矛盾会愈加突出。本文以手工技艺的研究分析为主,总结出博山琉璃手工技艺中原料匮乏和配方流失、工具粗制和设备落后、题材保守和审美局限、制作重复和产品单一、传承宽泛和推广盲目等具体问题。相应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改良制作配方,升级工具设备;提高审美修养,鼓励跨界合作;建立品牌意识,强调产品分层;增加创新研发,实现多元传播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这门“琉光璃彩”的手工技艺能够得以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