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海深层西边界流作为南海深层环流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与复杂地形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南海深层西边界流不仅可以促进南海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还有利于研究南海水团更新、海底沉积物质搬运以及碳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潜标观测结合约化重力模式和三维海洋环流模式MIT-gcm探析了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三维结构、季节内变化机理以及深层西边界流春季反向特征,得到的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深层西边界流作为南海深层环流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与复杂地形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南海深层西边界流不仅可以促进南海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还有利于研究南海水团更新、海底沉积物质搬运以及碳循环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潜标观测结合约化重力模式和三维海洋环流模式MIT-gcm探析了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三维结构、季节内变化机理以及深层西边界流春季反向特征,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南海深层西边界流三维分布。深层海流观测证实南海深层存在一支狭窄的、相对正压的西边界流。其中,在北边界为显著的西南向流,平均流速约为1 cm/s;西边界为稳固的南向流,平均流速约为3 cm/s。进一步通过MIT-gcm模拟并分析了南海深层西边界流强度、厚度和宽度三维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模式还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海地形对深层西边界流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底地形实验中深层西边界流显著加强;2)关闭吕宋深层入流后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明显减弱;3)南海深层强混合对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有明显的增强作用;4)模式水平分辨率对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没有显著的影响。(二)南海深层西边界流季节内变化及其机理。深层海流观测还表明,南海深层西边界流存在显著的30-120天季节内变化,通过数值模式分析了影响其季节内变化的两种可能机制—吕宋深层入流和南海深层涡旋:1)吕宋深层入流的季节内变化可以诱发南海深层西边界流的季节内变化,并且该季节内变化可传播至整个南海;2)南海深层西边界流季节内变化也可能由南海深层涡旋引起,吕宋深层位涡输入变化可以诱发南海深层涡旋在吕宋深层入流口附近生成,之后深层涡旋自东向西运动,到达西边界后消亡,整个消亡周期大约80天左右。(三)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春季反向特征。通过观测发现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沿北边界主要是西南向流,但在每年春季该处经向流会由南向转为北向。逆约化重力模式结果表明,春季流向反向可能归因于吕宋深层入流的变化:随着春季3-4月吕宋深层入流减小超过一定值后(平均吕宋入流流量S和振幅A之间大致满足A≥S/3关系时),该处的经向流才会由南向转为北向,这可以用“吕宋深层入流松弛”理论来解释。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所有西边界流北边界部分经向流都会在春季反向,只有在特定的区域(海山东南侧)的经向流才会发生转向,这说明北支南海深层西边界流春季反向的局地性。
其他文献
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过程不需要人为干预,在智能城市交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单目图像的视觉场景感知是发展无人驾驶汽车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随着深度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进步,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应用取得巨大成功,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视觉场景感知算法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单目视觉场景感知算法类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研究基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产生的最初原因之一乃是人们对超自然力、超社会力的无知和无奈。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因此,其影响面之广应引起关注和研究。若合理引导,宗教也能为道德教育和社区生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被认为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策源地,儒教(笔者认同儒家是儒教的观点)、佛教和道教并称为三教,其思想体系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越南,特别是
在一般国际法中,履行国际义务的基本原则是“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和“条约必须遵守”,但国内法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履行国际义务则一直是悬而未决的。一般而言,这一问题是“国家自治”的事项,在履行国际条约义务方面,国内法的地位只限于“一当事国不得援引其国内法规定为理由而不履行条约”,即国家不得以国内法作为不履行条约的理由。在争端解决实践中,判断国家是否履行国际义务的标准只在于具体结果是否存在违反,而不在于国内法
台湾左翼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前赴后继,文学艺术创作与政治运动勾勒出一条左翼思想运动的脉络。以戏剧路径作为观照台湾左翼脉络的方法,首先应呈现左翼戏剧理论脉络的动态发展。1920年代,新文学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产生之后,出于启蒙和反殖的需要,新剧运动蓬勃开展,台湾作家对于“皇民剧”的批评和抵制,张深切等剧作家对于“文艺大众化”的探讨等,初步确立了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的戏剧理念。光复初期的“麦浪歌咏
南极海域淡水组分的时空变化对南大洋海水的性质、生态环境的变化、南极底层水(AABW)的形成、热盐环流的运行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揭示南极海域淡水组分的时空变化及其调控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中国第29次和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温度、盐度、营养盐和δ18O数据,基于S和δ18O质量平衡关系的端元混合模型,计算了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淡水组分(降水、海冰融化水/盐卤水)的份额,分析总
研究背景私人诊所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截至2014年,全国私人诊所数量达到149175家,占全国诊所数量的比例超过96%。私人诊所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诊所可及性好、患者就医方便且就医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私人诊所未被纳入HIS等其他医疗IT系统管理,对私人诊所医生的诊疗行为以及私人诊所的管理一直处于卫生管理研究的边缘。医生的处方行为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自1986年邓青云团队报道有机太阳能电池以来,有机太阳能电池便以质轻可柔性、可半透明等优点受到了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自2017年以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迎来了爆炸式增长,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其效率从13%猛增至18%,这都得益于给受体材料的发展。本文从给受体两个方面分别就他们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光伏性能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非共价构象锁定这一合成高效给体聚合物的策略。在有机发光领域,长余辉材料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宏观经济看作一个具有动态随机特征的复杂系统。系统随着个体的反应而变动,个体随系统的变动而进一步地做出反应。在这种反馈-负反馈经济机制的影响下,变量容易表现出非平稳的数据特征,也容易形成相互之间长期协同的复杂关联关系。协同积分理论提供了对非平稳数据建模的基础方法,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得到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的重要协同积分关系可能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系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有机污染物,一般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生物富集性。POPs进入环境后,即可通过所谓“蚱蜢跳效应(Grasshopper Effect)”逐渐向高纬区域传输。因此,一般认为长距离迁移是POPs进入极地的主要输入途径。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快速冰融背景下,极区和亚
包括硅藻在内的海洋浮游微型生物,约占海洋总生物量的98%,驱动物质的同化与异化作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演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碳排放导致的海洋酸化(OA)和暖化(OW)如何影响微型生物介导的同化与异化作用问题,关系到微型生物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效应。本论文以模式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研究材料,通过应用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