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最富创造力的重要作家之一,贾平凹自1970年代初发表作品起,就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超越,几乎每部作品都能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1980年代以商州书写享誉文坛,1990年代涉及城市题材或以城市化进程为背景的农村题材,以《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四部长篇为代表,大胆展示对“身体”的理解,“身体叙事”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标识。从这个意义来看,这类创作在其文学写作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捩作用,所以“身体叙事”也成为开启贾平凹相关作品奥秘的一把钥匙。本文以此为基本认知途径,在文学史和此时期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对其加以观照,去探讨贾平凹创作的流变过程。除绪论外,论文拟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通过《废都》的创作、出版、被禁与重版,着重探讨在这一过程中“身体叙事”所引发的文学轰动效应。第二章从文学史与贾平凹的个人创作史出发,剖析贾平凹不同于视“身体”为民族国家与革命寓言的叙事传统,突出“身体”的主体性及其精神体现,深入挖掘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第三章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出发,分析形象和主旨之间的深层关系,并通过对比同时期的“私人化写作”,来具体分析贾平凹如何以身体与身份的纠葛完成对“身体叙事”的突围的问题。第四章从小说美学和消费文化角度指出,贾平凹小说对身体叙事的处理存在简单、片面化的现象,使其难以实现反思与建构城乡文明的宏愿,而过度的身体叙事也极易被消费浪潮所裹挟。结语从身体叙事与小说美学之间的关系之中,归理出贾平凹长篇小说身体叙事的诗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贾平凹1990年代的身体叙事尽管有可挑剔之处,但却实现了让“身体”“回到身体本身”展开叙事的可能与限度,对后世创作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