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级高压作用下Mg-6Zn-0.5Cu-0.2Zr-0.5(Cr,Ca)合金凝固组织特征及其强化机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CS-1V型六面顶液压机,在2 GPa、4 GPa和6 GPa高压下对Mg-6Zn-0.5Cu-0.2Zr 和 Mg-6Zn-0.5Cu-0.2Zr-0.5(Cr,Ca)合金进行了高压凝固实验。利用SEM/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 GPa级高压作用下、复合添加(Cr,Ca)对Mg-6Zn-0.5Cu-0.2Zr合金凝固组织特征及凝固组织细化机制,室温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提升机制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在GPa级高压作用下,Mg-6Zn-0.5Cu-0.2Zr合金“枝晶团”平均尺寸由常压下的344μm,逐渐减小到2 GPa、6 GPa下的110μm、59 μm,单位面积上晶核数目由常压下的19个,逐渐增加到2 GPa、6 GPa下的65个、129个;晶间第二相逐渐由常压下“层状共晶”组织形态连成网状分布变为2 GPa、6 GPa断续分布的下颗粒状或细带状;Zn和Cu在基体中的固溶度由常压下的1.6%和0.11%,逐渐增加为2 GPa、6 GPa下的3.58%和0.16%、4.80%和0.21%、复合添加(Cr,Ca)后,实验合金“枝晶团”平均尺寸由常压下的262μm,逐渐减小到2 GPa、6 GPa下的58 μm、44 μm;单位面积上晶核数目由常压下的31个,逐渐增加到2 GPa、6 GPa下的98个、174个;基体中的Zn和Cu固溶度由常压下的1.60%和0.11%,逐渐增加为2 GPa、6 GPa下的3.58%和0.16%、4.80%和0.21%。复合添加(Cr,Ca)后,基体中的Zn和Cu固溶度由常压下的3.63%和0.19%,逐渐增加为2 GPa、6 GPa下的5.68%和0.28%、6.23%和0.55%。由此可见,高压凝固显著细化了合金凝固组织,极大地改善了晶间第二相形态与分布,明显增加了溶质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复合添加(Cr,Ca)后,进一步细化了高压凝固实验合金组织,增加了溶质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常压下,MgZn2相、Mg2Ca相、Cr2Zr相与Mg基体的低指数晶面的错配度均大于15%,均不是α-Mg的有效异质晶核。当凝固压力增加至5 GPa时,MgZn2相、Mg2Ca相、Cr2Zr相与α-Mg之间均存在位置非常相近的菊池极和相互平行的菊池带;MgZn2相与其周围 α-Mg 基体间取向关系为:[1100]MgZn2//[1100]α-Mg,(0001)MgZn2//(0001)α-Mg;Mg2Ca 相与其周围 α-Mg 基体间取向关系为:[0001]Mg2Ca//[1210]α-Mg,(0001)Mg2Ca//(0001)α-Mg;Cr2Zr相与其周围α-Mg基体间取向关系为:[110]Cr2Zr//[1120]α-Mg,(110)Cr2Zr//(0001)α-Mg。因此,MgZn2相和复合添加(Cr,Ca)后产生的新相(Mg2Ca相、Cr2Zr相)都是高压作用下凝固(5 GPa)时Mg-6Zn-0.5Cu-0.2Zr-0.5(Cr,Ca)合金晶内部分α-Mg晶体的有效异质晶核衬底。常压下,Mg-6Zn-0.5Cu-0.2Zr 合金的 σb、σs和 δ 分别为 170MPa、160MPa 和 11.0%。经2 GPa、6 GPa高压凝固后,其室温性能分别为σb、σs和δ分别为320 MPa、280 MPa和 18.4%,430MPa、370 MPa 和 14.0%。复合添加(Cr,Ca)后,Mg-6Zn-0.5Cu-0.2Zr-0.5(Cr,Ca)合金的σb、σs和δ由常压下的241 MPa、216 MPa和14.8%,逐渐增大到2 GPa、6 GPa下的 409MPa、362 MPa 和 21%,520 MPa、460MPa和 16.5%。即,GPa级高压作用下,复合添加(Cr,Ca)能大幅提升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6 GPa下合金的强塑积高达8580 MPa.%。Mg-6Zn-0.5Cu-0.2Zr合金由常压至2 GPa时,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对强度的贡献比分别为10%、75%、15%,固溶强化贡献率最大,为主要强化机制;2 GPa~6 GPa时,三者对强度的贡献比分别为10%、63%、27%,固溶强化为主要强化机制。复合添加(Cr,Ca)后,常压至2 GPa时,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对强度的贡献比分别为14%、67%、19%;因此该过程中的强化机制主要为固溶强化。2 GPa~6 GPa时,三者对强度的贡献比分别为6%、33%、61%;故第二相强化成为主要强化机制;且随着压力的提升,第二相强化贡献率逐渐增大。由此可见,高压凝固和复合添加(Cr,Ca)改变了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粗放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城中村正是城镇化问题最为突出与普遍的集中区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空间载体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亦城亦乡”的城中村普遍存在建设管理失控、基础设施不足、城市文化消隐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风貌形象的提升。但城中村满足了大量城市外来人群和低收入者的居住和就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支撑中国高速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缓冲”空间,起到了缓
本文借鉴经典紊流张量理论及三维抖振力分析理论,提出了非零攻角下钝体断面三维气动导纳的识别理论。基于所提出的方法,通过被动风洞的测压试验,识别得到了5:1矩形断面等效三维气动导纳,然后进一步通过主动和被动混合风洞试验方法得到了矩形断面纵向u和竖向w脉动分量分离式二维气动导纳的识别理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概述了目前桥梁结构的抖振分析方法,对目前常用的钝体断面气动导纳识别方法进行介绍,
舟山500 k V XLPE绝缘海底电缆工程作为世界首条超高压交流海底电缆工程,电缆的绝缘材料寿命特性、劣化特性等问题均有待研究。对这一电压等级的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绝缘特性进行加速老化研究,为电缆的运维、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一手数据,也为论证海缆绝缘设计,优化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500 k V XLPE海缆绝缘介质为研究对象,进行步进应力电-热联合试验分析绝缘特性、建立寿命模型。对该500 k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的噪声与振动性能已经成为各大主机厂研发的重点。其中,车内噪声的预测分析与优化设计对改善汽车的NVH品质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车内噪声的性能优化大多采用确定性优化设计方法,较少考虑车身板件的加工工艺和材料性能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导致其车内噪声的实际性能指标偏离设计指标,缺乏设计稳健性。本文考虑上述不确定因素对车内声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多目标稳健性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转型与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意类产业在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创意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各大城市传统工业区均出现产业衰败的状况,遗弃的工业建筑需要面对拆除或改造再利用的抉择。在国务院提出促进创新型第三产业发展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号召下
钢管混凝土(CFST)柱因其承载力较高、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抗震性能比较优越、抗火性能较好和经济效益显著,是超高层结构和大型重载结构常用的竖向承重柱形式。方CFST柱与圆CFST柱相比,其截面相对开展,具有抗弯刚度更大、抗弯承载力更高、节点构造更简单、施工更加方便、更便于建筑空间和防火板材布置等优势,因此其在实际工程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而由于方形截面CFST柱的板件屈曲问题极其突出,设计时有严格
依据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当下发展状态来看,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城镇化下半程的重要内容。浙江省的小城镇发展水平领先全国,但在取得工业、经济强县等成就的同时,一些小城镇也因忽视了自身所拥有的山水资源和人文特点,未能形成小城镇特色,并且也积累了诸如土地结构比例失调、城镇风貌渐失等问题。因此,论文通过剖析杭州拥江区域各城镇发展历程,厘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寻能够延续小城镇山水意象,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山水环境特
农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构成之一,随着农业现代化,农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引发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快捷高效、操作简单、可信度高的农残快检方法极为重要。荧光分析检测法操作简单、响应时间较短、选择性强、成本低等特点,一直是分析检测方法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合成荧光传感器的关键纳米材料,建立三种荧光传感器体系,用于食品中的农残定性定量检测。研究内容如下:(1)以GSH为保护剂制备的A
风能因其清洁高效和蕴藏量丰富的优势,近年来建设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但由于风电场多建于偏远地区或海上,其附近薄弱的网架容易出现电压跌落故障,因此要求风电机组具有低压穿越能力,并且电压频繁波动会不断造成变流器中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结温的波动,作为变流器核心器件的IGBT的可靠性将受到极大的考验。因此,为了提高永磁风电系统的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粗放型建设模式所暴露出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日益突出,新型建筑工业化议题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装配式建筑特别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度。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业界内部,都已开始重视起关于工业化建筑的落地应用与推广发展。但受制于产业链不成熟、设计经验不足等因素,落成项目立面效果呆板单调、缺乏变化的现象仍大范围存在,这不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