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损就是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能力随着时间的减退由于对语言使用的减少。语言磨损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1980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的关于语言磨损技巧的会议上的。语言磨损在国外很多方面已经进行了研究,然而在国内却很少得到关注。国内的一些学者主要阐述语言磨损的理论及特征。只有一些论文是词汇和语法的磨损,如在汉语语境下时态和动词ING形式的实证性研究。此研究从现在完成时角度提供关于磨损研究的论据。这个研究主要是要回答以下问题:1.现在完成时磨损是否发生在两个月不学习英语的初中生中?2.现在完成时的磨损量与其磨损前的习得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现在完成时磨损的特征是什么?现在完成时的语言磨损研究在初二升初三的学生中进行,这些学生经过两个月的放假时间。数据收集分两部分进行:(1)第一次测试在暑假之前进行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现在完成时的掌握程度;(2)第二次测试采用和第一次相同的试卷,但在两个月之后进行。研究发现:(1)初中生阶段在两个月不学习之后确实存在现在完成时磨损的现象;(2)由于很多变量因素的影响,此实验中现在完成时的磨损和磨损前的习得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3)现在完成时磨损明显的两个方面为:不规则动词使用的不正确性、一些含时间副词句子如“so far”、“yet”、“ago”中时态的错用。基于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