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因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1]。目前国际上判定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状态,即意味着该地区老年人口相对过多且人口结构呈老年状态。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人口的老龄化制约着其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影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对劳动力的供给、生产力的冲击、个人与家庭消费及储蓄以及对社会保障要求增加等各个方面。目前中国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多偏重于从人口学、社会学、老年学等非空间的角度来考察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过程、原因、影响及对策等,而对地域分异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为城市人口老龄化和总体人口老龄化问题论述较,而专门的农村老龄化研究较为少见,尤其是专门针对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事实上,由于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及长期以来非均衡的社会保障体制等,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压力更为突出。深入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对适应当前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对未来规划经济发展战略、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人口老龄化定义、划分标准、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概况及其对社会、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部分为通过对吉林省城镇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及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来说明研究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针对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