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极盛时期,又是审美文化高度发达的辉煌时期。所以研究唐代的道教美学思想对整个道教美学思想史来说,更具代表意义。但由于道教美学思想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许多空白急待填补。在这一现实基础上,本文选取唐代一位有才气的著名道教学者——吴筠作个案分析,以点带面,管窥当时的道教美学思想及道教审美文化之一斑。 本文在吴筠的道教哲学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他的“贵生”美及“神仙可学而致”的审美理想。并论述了其道教美学思想的基础——“道”美。他所强调的修道实践及体“道”的审美心态与魏晋时期及唐代当时的观点有所不同,他重视“心性”美,主张形神双修,并以养神为主,开内丹学派“心性”修炼之先河。他的美学思想不但丰富了唐代的道教美学思想,而且也为道教美学思想在宋代的继续深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文从大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分析吴筠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思想所产生的土壤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吴筠的道教美学思想。 一、主要论述吴筠整个道教美学思想的基础——“道”美。本部分主要从“道”美的特性及真、善、美等“道”的表现形式来阐释“道”美,其中,强调“善”是宗教伦理美学的核心及审美判断标准。 二、着重分析了吴筠道教美学思想的重点——“贵生”美。本部分不但探析出长生不死的“神”“仙”的源流,而且从实际修炼出发,通过对形与神、性与情等美学范畴的论证,分析出吴筠追求“生”、体悟“道”美的过程中所要求的“虚静”的审美心态。三、以吴药的《游仙诗》、《步虚词》为例,阐述了吴荡对“逍遥”美的理解。关键词:道教美学道美宗教伦理美贵生美逍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