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多年来,可持续旅游一直是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极力支持和推崇的旅游发展理念和行动,也是旅游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国内旅游业30余年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与此同时,旅游地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依托的空间载体,旅游活动对其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日益明显,恶化的旅游地环境也将反作用于旅游业,给旅游地永续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如何实现旅游地永续发展正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业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有研究表明,“环境友好型”旅游者与旅游地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是推动旅游地环境保护的重要“资产”。培育具有自发环境责任行为的旅游者能够显著降低旅游地生态环境保育的交易成本,是突破当前旅游产业资源和环境困境,推动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揭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Tourists’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TERB)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日益成为可持续旅游领域的焦点所在。本研究立足于旅游情境,紧紧围绕“TERB测量维度及影响机制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TERB的概念内涵如何界定(子研究一)”、“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如何开发TERB的多维构思(子研究二)”、“TERB量表如何开发及多维构思如何验证(子研究三)”、“整合分析框架下,TERB的影响机制如何(子研究四)”等四个核心子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通过四个子研究的系统性递进,本研究得出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结论:第一,通过文献比较提炼TERB的概念内涵。通过对环境责任行为、亲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环保行为、生态行为、环境行为、环境关心行为、环境意义行为、环境意识行为、可持续行为等相关行为的概念内涵及维度测量进行系统比较,子研究一将TERB界定为,旅游者在旅游情境中所实施的减少旅游景区环境负面影响或有利于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第二,TERB是一个多维构思。根据扎根理论方法的操作程序,子研究二对通过深度访谈获得的38份原始资料分别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理论模型建构等操作,最终探明TERB是一个由遵守型环保行为、消费型环保行为、节约型环保行为及促进型环保行为构成的多维构思。第三,TERB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子研究三遵循严格的量表开发程序,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开发的TERB构思框架,编制出TERB初始量表;然后在预调研阶段,对345份有效数据依次进行共同方法变异检验、临界比值法检验、相关性检验、同质性检验、内容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在正式调研阶段,对830份有效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Cronbachα系数检验、组合信度检验、聚合效度检验、区别效度检验、复核效度检验,最后确定出由18个测量指标构成的TERB量表。相比一阶四因子模型而言,二阶单因子模型是相对最优的TERB模型。第四,在获取目标、规范目标、享乐目标、情境因素、习惯因素等分析框架下,各理论模型对TERB均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解释力各不相同。借助2669份有效数据,子研究四对各分析框架下的TERB影响机制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通过竞争性模型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相比TAM模型而言,TPB模型对TERB具有更强的解释力;(2)旅游地意象与旅游体验各自纳入地方依恋—TERB模型均能够显著提升该模型对TERB的解释力;(3)不同情境因素在旅游者心理因素与TERB之间的调节作用不同;(4)干预政策因素能够显著提升TPB模型、环境自我认同—个人规范模型、环境情感—TERB模型对TERB的解释力;(5)环境自我认同理论是目标框架理论分析框架中揭示TERB的最重要理论;(6)习惯因素是驱动TERB的最关键因素。第五,在“目标框架理论+情境因素+习惯因素”整合分析框架中,各影响因素对TERB的具体影响效应各不相同。(1)在整合模型中,习惯因素、干预政策因素、环境自我认同、地方依恋是驱动TERB的关键预测变量;(2)在整合模型中,感知行为便利性在个人规范、环境消极情感等旅游者心理因素与TERB关系分析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与现有文献相比,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提出了 TERB内涵的6个重要特征。包括:(1)TERB的实施主体为旅游者;(2)TERB的实施环境是非惯常环境;(3)TERB的内涵是丰富的;(4)TERB由多元目标共同驱动;(5)TERB的环境影响具有正向性;(6)TERB的环境影响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这一内涵界定是对现有文献的集中概括与系统集成,深入揭示了 TERB的本质特征。第二,通过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技术构建并验证了中国本土化背景下TERB量表。一方面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开发了 TERB的多维构思,建构了 TERB的理论框架,丰富与拓展了 TERB的“理论版图”;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中国本土化背景下TERB的系统架构。本量表有助于剖析中国旅游者在旅游情境中的ERB特征,为科学、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TERB,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中国本土化背景下TERB的实证研究提供重要的测量工具。第三,基于“目标框架理论+情境因素+习惯因素”整合分析框架,更加系统全面地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对TERB的驱动机理及影响效应。所构建的“目标框架理论+情境因素+习惯因素”整合分析框架,丰富与拓展了 TERB影响机制的研究视域。通过竞争性模型比较分析与整合模型的实证检验,厘清了驱动TERB的关键因素,这有助于揭示“各理论各视角在驱动TERB影响机制上孰轻孰重”这一研究命题。第四,填补并完善了旅游者心理因素与TERB之间的权变关系研究。通过引入感知行为便利性、社会风气、旅游地环保宣传教育政策及政府环保宣传教育政策等4个权变因素,较为完整地解析了“何种情境下旅游者心理因素对TERB的影响呈现变异”这一基本问题,厘清了其作用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