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池位于昆明市城区下游,入湖河流承接并输送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滇池,造成滇池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其基本丧失了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功能,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制约了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滇池已无环境容量的现实决定了对入湖河流作进一步处理、有效减少入湖污染物负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滇河流治理依旧是滇池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新思路,开发新的河道治理技术势在必行。多介质土壤层渗滤(MSL)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水量负荷高等优点,而且从空间结构上克服了以往土壤渗滤的易于堵塞的缺陷,在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有许多成功应用,在我国研究刚刚起步,在污染河流的治理上面还未展开研究,缺乏有效的工程参数,从而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本研究采用MSL技术,研究其在滇池入湖河流河水治理方面的可行性,探讨其对有机物,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机理和负荷削减情况,试图找出其最佳负荷容量和基础工程参数,并通过添加PBS颗粒碳源和空间结构优化来强化其脱氮效果,为进一步的工程示范和应用推广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MSL系统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启动很快,25天即挂膜成功。当表面负荷为1000L/m~2d时, BOD5、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2%、74.8%、28.9%、88.5%、87.0%,当表面负荷为1500L/m2d时,BOD5、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0%、72.4%、20.2%、83.9%、84.1%。各污染指标去除效果随着表面负荷的增大而降低,去除率受表面负荷影响程度依次为NH3-N>TP> COD> BOD5>TN,综合各污染因子的去除效果及负荷削减情况,认为MSL在1000~1500L/m2d的表面负荷下较适宜污染河水的处理。试验进一步通过改选碳源和优化空间结构以强化其脱氮效果:添加PBS颗粒碳源替代木屑后,总氮去除率由43.7%提高到64.3%,TN平均出水浓度从5.83mg/l降到3.60mg/l;对系统结构空间优化后,总氮去除率提高到71.7%,TN平均出水浓度下降到2.85mg/l。强化脱氮系统对COD、氨氮、TP去除影响不大。综上,MSL系统对污染河水处理有着比较好的效果,表面负荷高,污染负荷削减量大,抗冲击能力强,对于水质超标最普遍的因素TN,也有着比较好的去除效果,试验为滇池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我国面源治理,污染河道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