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焦虑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根据对拉丁语学生的研究结果,Dukel曾指出不成功的学习者情绪容易激动多变,焦虑感强,而成功者的行为和性格则比较稳定(荣涛,1998)。进入六十年代,以Elaine K.Horwitz为代表,学者们开始把焦虑作为一个独立的情感因素,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当然他们主要把目光投向了外语学习者自身引起焦虑的方面。在1986年,Horwitz等人还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出了对后来研究起重要作用的“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Quoted in Ellis,1999,p481)。进入七十年代,针对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焦虑的研究则向着更深和更宽的层面发展,研究人员的目光也从研究学习者的本身因素转向了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关系上来。各个学者的研究肯定了环境因素与学习者焦虑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方法本文就是在一定建议的基础上,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表现,如对问题的反馈形式,对学习者回答问题的态度会增加或者减少学习者的焦虑”这一建议,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一项行动研究。与当今呼声很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所不同的是,本文作者在教学研究中坚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法”。采用此方法是由作者面临的教学现实所决定的,因为参加本研究的学生是在集体合堂教室上课,每个班的学生都超过80名。当然,作者也充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师行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本人课堂行为的改变,来达到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从而取到更好学习效果的目的。我们应该承认,在高职教育的现实领域,新式教学法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的地位,况且,传统教学法仍然还在发挥着它的长处和优势。在传统教学法中,老师被看作是课堂的中心,老师比学生享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在授课中能够有更多的“权利”来控制学习的进行和结果,所以可以研究的教师的课堂表现是很多很多的,但在此,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教师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处理和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实验证明:教师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处理改变后,学生的焦虑感是明显地降低。教学中主要使用的课堂任务是作者一贯使用的一些,如读新词,读课文,翻译句子等。对这些课堂任务产生焦虑的作用,作者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探寻。作者使用的研究理论为行动研究理论,另外也借鉴一些描述研究的理论,因为这两种理论都把重点放在了对自然情景的真实描述上。通过一定时期的相关阅读和学习,作者认为把教学跟研究相结合的做法,对教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起初对教学法的研究,引领教师大多使用语法翻译的教学法,随着语言学者们研究和教师实践的深入,交际教学法在外语课堂中又崭露头角。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真正找到教学的“最佳方法”(Strasheim,1976.Quoted in Hadley,2004,p86)。而行动研究理论给了语言教师一个很好的启示,只有从真正的教学现实中才能发现合适的教学法。毕竟,学习者各有特点和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参加本次研究的学生来自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他们分别来自建筑工程和医学两个专业。在此研究中,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自然分成两个班。在一班上课时笔者不会过多考虑上述所提教师行为和课堂任务,一班的作用主要是做一个试验对比;而在二班上课时,作者会尽最大努力改善对学生答案的反馈方式,重点研究改变计划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在学期末通过再一次的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作者得出实验前的预期效果,即二班学生的焦虑程度由于教师的及时反馈和合理处理而明显降低。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合作者的班级,在进行研究之初,作者邀请两位和作者情况类似的“学生教师”作为自己的研究合作者。她们授课时没有对“反馈”问题做特殊处理,在她们班级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在研究结束时也作为对比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项研究中,作者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作者认为将其引入此次研究可以有很多实际的发现和结果的运用。和作者的研究期望一样,通过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反馈方法或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焦虑程度,“用友好的,鼓励的及引导性的反馈对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是有效的。通过这些研究,作者想得到一些对高职生英语教学的启示,并希望以此为桥梁,能够与更多有经验的英语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学习更多实际性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