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民间文学),以兵团历史为依托,与兵团儿女60年屯垦戍边生活相伴相生,以军垦传说、故事、军垦歌谣、军垦谚语为主要形式,融合了军旅性、多元交融性、时代性等主要特征,对新时期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兵团精神,弘扬传承兵团文化与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论文研究对象是基于屯垦戍边生活的兵团民间文学。本文在民间文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及历史学等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从兵团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兵团各师垦区志及相关传承人的口头资料等入手,以兵团民间文学中极具军垦特色的军垦传说与故事、军垦歌谣和军垦谚语为重点阅读对象,分析《火凤凰之歌》、《枪杆诗》等代表性作品,研究兵团人基于屯垦戍边生活中所创造的民间文学的文化内涵及其显著特征;探讨兵团民间文学在新疆民间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影响价值,为兵团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提供鲜活素材,为兵团职工群众屯垦戍边社会教育提供鲜活教材,为兵团文化建设、文化戍边、文化强边提供鲜活范本。本项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在梳理和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方法、意义的过程中,愈发认为进行本选题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标明确,意义深远。第二部分,第一章兵团民间文学概述。本章主要对屯垦戍边生活背景与兵团民间文学形成发展、军垦传说故事、军垦歌谣和军垦谚语的分类及代表性传承人做了一个宏观把握;主要阐述了屯垦戍边生活是兵团民间文学的源泉,兵团民间文学是反映屯垦戍边生活的集体智慧的学术观点,从而揭示出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第二章兵团民间文学代表性作品。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屯垦英烈传说《火凤凰之歌》、《枪杆诗》等进行概要描述,是对兵团民间文学上承古代屯垦英烈传说、建国前后军旅故事诗歌和下接兵团军垦故事诗歌的概述,凸显讴歌屯垦戍边、保边卫国的主题,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现实感,为下面研究做了铺垫。第四部分,兵团民间文学的文化内涵及其显著特征。在前两章对兵团民间文学概述和代表性作品概要的基础上,挖掘了兵团民间文学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即兵团民间文学反映兵团人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兵团人艰苦创业、乐观向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兵团人思乡情愫、热爱美好生活的人文主义情怀;反映兵团人美美与共、和谐共享的审美追求精神。对其显著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军旅性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生活中创作民间文学的源头活水;集体性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生活中创作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多元性与交融性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生活中创作民间文学的和而不同特征;传承性与时代性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生活中创作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第五部分,兵团民间文学在屯垦戍边生活中的影响价值。首先肯定了兵团民间文学在新疆民间文学中的地位:即兵团民间文学是新疆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民间文学丰富了新疆民间文学的内容;兵团民间文学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做出了贡献。进而深入探讨了兵团民间文学在屯垦戍边生活中具有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几方面深远的价值影响。第六,结语。兵团民间文学是在沸腾的屯垦戍边生活土壤中由军垦人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唯有基于屯垦戍边生活源泉,才有兵团民间文学;兵团民间文学反映屯垦戍边生活,又为屯垦戍边起到守边卫国、亦军亦农、鼓舞士气、宣传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