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生植物是一类能够在含盐量相当于200 mM NaCl或更高的盐土上完成生活史的天然植物类群,在与盐土协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环境的特殊生存策略。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盐生植物耐盐的遗传及分子机理对于利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耐盐经济作物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尚为建立真盐生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是一种肉质化的真盐生植物(euhalophyte),可以在潮间带完成生活史,其愈伤组织也具有较强的抗盐性。因此,不管是在细胞水平还是在整株水平,盐地碱蓬在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的研究利用方面都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目前,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实验将探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盐地碱蓬茎尖的影响因素,并对转化效率及转基因在茎尖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盐地碱蓬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茎尖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当Hyg(Hygromycin B,潮霉素)浓度达到10 mg。L-1时茎尖的分化被完全抑制,100%的茎尖发黄死亡。综合考虑,在盐地碱蓬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茎尖分化的过程宜选用浓度为500 mg。L-1的哌拉西林钠来抑制农杆菌的生长,Hyg筛选的临界浓度为10 mg。L-1。 2.以盐地碱蓬茎尖作为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的受体,通过对GUS基因稳定表达率的分析,研究该转化体系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农杆菌浓度、感染时间和恢复时间等对转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最佳转化参数是:切取10 d苗龄的无菌苗茎尖10~20 mm,预培养2 d后于OD6000.5农杆菌悬浮液中感染l0 min,吸去多余的菌液,将茎尖转移到共培养基中共培养2 d,然后转移到脱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3天后,将茎尖转到分化培养基中恢复2~3 d,最后再转入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4代,每代12 d,获得抗性茎尖,转化频率为3%左右。 3.对转基因抗性茎尖进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证实了外源基因己经整合到盐地碱蓬茎尖的基因组中,并得到稳定表达。我们正在利用转基因抗性茎尖获得转基因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