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企业知识刚性理论及其应用问题。在对企业知识刚性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详细论述知识时效性、知识效用强化和知识选择机制中的沉没成本效应三个因素对企业知识刚性的促成作用。知识时效性确定了企业知识刚性的生命期,知识效用强化则不断推动着知识刚性的增长。在知识刚性生命周期末期,通过引入沉没成本理论,分析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知识选择机制,来探讨企业知识刚性的进化或抑制。在成因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描述三个促成因素作用下的企业知识刚性形成过程,并结合宝钢和高砂鉴臣两家公司就知识刚性特征和成因分析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上述针对企业知识刚性概念、特征、成因和形成过程的细致研究,建立较为系统的企业知识刚性理论。知识刚性不仅将企业锁定于内部特定知识,同时会作用于企业知识转移,阻碍新技术采纳。在特征和成因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知识刚性如何影响企业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等知识活动考虑进来,整合研究知识刚性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机制,扩展企业知识刚性理论。该内容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构建以知识刚性形成模块、作用模块和知识变革决策模块为基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企业知识刚性与知识变革意向等关键变量的行为趋势,以及知识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关系。通过设定创新型、中间型和保守型企业情景,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仿真结果显示,调节自身知识效用期望、变革意向能帮助企业控制知识刚性,相应提出企业进行知识刚性管理的策略。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应用企业知识刚性理论来探讨国内汽车企业新能源技术采纳和产业集群网络知识转移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传统汽车技术知识刚性分析,政府补贴与碳排放约束机制设定,本文构建了知识刚性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采纳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知识刚性明显抑制了汽车企业新能源技术采纳意向,若政府能制定合理的碳排放限制政策,将有效推动企业量产新能源汽车,优于现行补贴政策的效果。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研究方面,通过设定集群企业的知识刚性、知识吸收能力等状态变量,设计知识转移最短路径规则、刚性影响规则和转移发生规则,针对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的集群知识网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强集群新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吸收能力能有效推动新知识的转移,减弱企业对现有知识的依赖,减弱其对新知识的排斥,将大幅度提高知识转移的范围和速度。上述知识刚性视角下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有助于细化知识刚性理论,支持企业对策分析和政府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