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因其速生的优点在我国南方大面积种植,在填补我国木材市场供应空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盲目种植地力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前人研究表明,立地条件对桉树的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为在保持地力的同时提高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判断立地条件是否适宜种植桉树,对桉树人工林的种植进行合理规划成为了桉树人工林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本研究以广西桉树主产区三个区域中108处连续经营20年以上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和添加立地因子指标后的立地质量评价,分析海拔、降水量、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再通过林地生长量的回归分析验证立地质量评价的合理性,分析探究不同立地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差异,探寻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新造林地的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已有桉树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指导。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10个立地因子指标,我们发现降水和海拔是对桉树人工林影响最为显著的立地因子指标,其次是坡度和坡向。将立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平均蓄积量以线性拟合模型进行分析,其落点精确率达87.48%。随着海拔的升高,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显著降低,尤其是当海拔大于600米时,桉树人工林样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以及样地内林木的蓄积量都显著降低(p<0.05);在每个大区中,同海拔、同坡度下南坡向的桉树人工林整体长势显著优于其他坡向(p<0.05);坡度在15-30°样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与林木蓄积量最佳,0-15°坡度略低,但都显著优于30°以上样地(p<0.05)。(2)对30个理化生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肥力质量最为显著的指标最小数据集是:容重、全氮含量、有效铜、有机碳含量、粉粒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权重分别为:0.198、0.190、0.189、0.176、0.145和0.106。这6项指标构成的最小数据集对全指标的总解释率达到74.42%,并且使用最小数据集指标对各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与全数据集指标评价结果趋势一致,这表明最小数据集的选取合理,可以代替全数据集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3)在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基础上,综合立地因子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个对立地质量评价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海拔、降水量、容重、粉粒含量、有机碳、全氮、速效钾、有效铜、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由这10个指标构成立地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数据集内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15、0.068、0.099、0.085、0.069、0.118、0.092、0.121、0.120 和 0.114。立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的评价结果相较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更接近全数据集的评价结果,并且与林地蓄积量的拟合关系更好。(4)在各区域内结合土壤肥力质量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准确性均优于单纯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综合立地质量评价与全数据集评价结果线性拟合模型确定系数(R2=0.8598、0.8422、0.8402)显著高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全数据集评价结果线性拟合模型确定系数(R2=0.7217、0.8347、0.7139),减小了与全数据集指标评价结果的误差(Bias=0.1382、0.0048、0.1263),表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与立地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拟合效果更好,能够更精确的预估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平均蓄积量。(5)林地的蓄积量与立地质量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p<0.05),但相关关系不为线性。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中,立地质量与林地蓄积量的相关关系不同,但整体趋势都为正向相关,桂东区域内立地质量与林地蓄积量线性相关模型确定系数最高(R2=0.8893),桂中区域内立地质量与林地蓄积量线性相关模型确定系数(R2=0.8675)略低于桂东区域,桂南(R2=0.8788)。蓄积量在3个区域内均与立地质量呈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