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大部分血液恶性肿瘤的唯一治愈手段,但是移植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血栓性并发症,包括肝静脉闭塞症/肝窦隙阻塞综合征(VOD/SOS)、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等。两者发病机理均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TA-TMA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与补体异常活化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而VOD则是由多种因素(化疗药物、放疗及细胞因子释放等)导致的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损伤。TA-TMA的治疗手段有限,其中有明确治疗价值的补体C5特异性阻断剂依库珠单抗价格昂贵,其他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等疗效尚不明确。去纤苷是唯一一种被批准用于VOD治疗的药物,但其疗效与安全性不同研究之间报道的结果差异很大。本文旨在验证移植后血栓性并发症补体活化的临床和体外证据、明确TA-TMA血浆中vWF多聚体分布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价值、荟萃分析去纤苷治疗VO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0例TMA患者、14例VOD患者及20例移植后无并发症患者的血浆,通过ELISA检测血浆中补体活化指标C3b及sC5b-9的水平。2.TA-TMA患者血浆孵育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构建TA-TMA的体外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膜表面C3及C5b-9水平,以验证模型的成功构建。加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探究其对补体活化的影响。3.通过vWF多聚体电泳分析TA-TMA血浆中vWF多聚体的含量及分布,并进一步探究NAC对vWF多聚体的作用。4.通过Meta分析评价去纤苷治疗VO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1.TA-TMA患者血浆中C3b和sC5b-9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后无并发症患者(454.5±223.8 vs.153.5±88.44ng/ml,P<0.0001;1058±276.4 vs.639.8±155.0ng/ml,P<0.0001),而VOD患者组与移植后无并发症组血浆补体活化指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与正常人血浆相比,TA-TMA患者血浆孵育的HMEC-1上的补体C3和C5b-9沉积水平显著增加(2.75±0.09vs.1.00±0.12,P<0.0001;2.99±0.07 vs.1.00±0.08,P<0.0001)。并且,NAC 可以减少 C3 和 C5b-9 在 HMEC-1 上的沉积(1.60±0.03 vs.2.75±0.09,P<0.0001;1.26±0.07 vs.2.99±0.07,P<0.0001)。3.TA-TMA患者血浆中的vWF多聚体,尤其是超大型vWF多聚体较正常人血浆升高。此外,NAC能够减低TA-TMA患者血浆中vWF多聚体的大小。4.去纤苷治疗VOD患者合并的移植后100天生存率(D+100SR)、完全缓解率(CR)及重度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分别为58%(95%CI:54%-62%)、57%(95%CI:45%-68%)、53%(95%CI:51%-55%);重度 VOD(sVOD)患者合并的 D+100 SR、CR 及 SAEs 发生率分别为 44%(95%CI:39%-48%)、39%(95%CI:28%-50%)、58%(95%CI:52%-64%)。结论1.TA-TMA患者血浆中补体活化指标C3及sC5b-9水平明显增高,而VOD患者血浆中补体水平较移植后无并发症患者无明显改变。2.通过TA-TMA患者血浆孵育HMEC-1成功构建TA-TMA体外模型。3.N-乙酰半胱氨酸减低补体活化内皮细胞上的补体沉积。4.TA-TMA患者血浆中vWF多聚体较正常人血浆增多。补体活化、vWF和内皮损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促进TA-TMA的发生。5.目前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表明,去纤苷能够改善移植后VOD/sVOD患者的移植后100天生存率和完全缓解率。出血及低血压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