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无处不在,幽默研究是跨学科研究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对幽默的研究已经从生理学,心理学,修辞学,哲学等传统领域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语用学,美学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新兴的领域中。幽默语言常见于日常生活中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日常用语,这在当下已被认为是不争的事实。情景喜剧是幽默的载体之一,源于西方的情景喜剧以其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中国情景喜剧更是融合了相声、小品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的喜剧特质。情景喜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据我们所知,前人在这方面大多以美国的情景喜剧为研究对象,从语用学角度尤其多见于以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点。本文作者尝试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以中国情景喜剧为对象,着重探讨幽默语言的理解与接受问题。希望借此使中国情景喜剧的语言魅力得以充分展示。本文着力探讨幽默语言的美学功能,并从接受理论尤其是期待视野概念角度,提出情景喜剧受大众欢迎主要取决于它的幽默语言被电视观众所理解并接受的程度。通过分析发现,幽默语言的理解与接受以观众的期待视野为依据,同时又超越它。幽默语言创作者的期待视野和幽默语言欣赏者的期待视野之间既有吻合之处,又有差距。审美差距和作品的未确定性会为观众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并促使他们修正自己的期待视野。同时,这也会促使作者,即幽默语言创造者调整期待视野,为观众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在调整和补充的过程中,观众提高自身的审美和欣赏水平,作者完善其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本文主体部分,作者首先回顾了幽默的先期研究和接受理论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紧跟着简述中国情景喜剧发展情况及其基本特征,并介绍了当前最受欢迎的中国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倍受喜爱的原因。之后,从接受理论尤其是期待视野角度对家有儿女中的幽默语言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从接受美学及其相关概念如期待视野,视野改变,审美差距,空白和未定性等对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言语进行研究,论证了情景喜剧的受捧与其幽默言语被观众所接受并理解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透过接受美学在幽默语言研究中的理论运用,说明了接受美学不仅限于在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它对于其他更多更广领域的各种作品的阐释力也值得探讨。接受美学理论的应用之广泛,流传之长久是不可否认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意义还在于借对中国最新最火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个案分析,向读者展示语言艺术的精髓以及汉语的魅力,能引导观众从更深层面认识情景喜剧的语言特色,进而促进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但作者至少希望引入接受美学能为幽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