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自1899年在安阳小屯村被发现以来,百余年间经过几代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甲骨文的研究已硕果累累。由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出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有其独到之处,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甲骨文字典》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甲骨文的研究水平。由于近些年来不断有大量的文献出土,使得学者们对甲骨文的研究更加地深入。因《甲骨文字典》受到当时所见材料及研究水平的制约,今天看来它的不完善性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因此,运用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对《甲骨文字典》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是有意义的。本文对《新甲骨文编·卷八~十四》见于《说文》的已识字进行整理,共得出510字。以这510字为研究对象,对照《甲骨文字典》中的释义,然后采用诸文字学家的观点,结合其在卜辞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并考察其释义情况。由于受篇幅限制,每卷我们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字进行说明。最后将这510字的释义整理列表,并与《甲骨文字典》的释义一一对照。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甲骨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论文的研究方法、材料来源两节;第二部分《甲骨文字典》的相关情况,简要介绍《甲骨文字典》的写作背景,《甲骨文字典》的主要特点、不足之处以及对《甲骨文字典》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根据《甲骨文字典》的编排顺序分为七节,每节前均有对本节《甲骨文字典》收字以及《新甲骨文编》收字情况的大概介绍,并列举出本节重点所要释义的字。正文部分是对部分字的释义,并在最后总结出所释之字的所有义项。第四部分为《甲骨文字典八~十四卷》释义辨正列表,将《甲骨文字典》的释义与整理出来的释义进行对比。